重点摘要:
文明的诞生与成长会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吗?
(1)“文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欧洲人总是想划清自己与自然界其他事物之间的界限,并为此做出了很多自我驯化的行为,比如规定社会仪式和礼节、定义所谓的“优雅”等。当欧洲人遭遇生活方式与自己不符的族群时,就会将其视为“野蛮”“不开化”“与文明无关”。
(2)按照欧洲人的法理观,优秀的种族该征服野蛮的种族,并教化野蛮的种族走向文明。但这种对“野蛮”的认定,实际上只是一种错觉,因为所谓“野蛮”种族所具有的生活习惯,只是受限于当地环境,而发展出来的典型适应方式而已。比如16世纪的美洲,有一个依靠野牛来生活的土著民族——普韦布洛。普韦布洛人除了野牛肉,不吃别的东西,身披野牛毛皮,用野牛革带子系住,住的是野牛皮帐篷,足蹬野牛软皮鞋。普韦布洛人如果在生活中,采用欧洲人的那些日常礼仪,恐怕早就彻底消失了。
(3)并没有哪一种环境对于文明的形成得天独厚,但文明的成长在某些环境之中确实比较难持续,而另一些却正巧相反。所以同样不存在某些种族的在本质上优于其他种族。
2.文明的成长到底源于理性还是冲动?
(1)人类文明的一个关键节点是农业革命,但人类从狩猎和采集社会转向农业社会,其实并没有必要的理由,任何人只要能根据事实做一下投入产出比的计算,就绝不会推动或忍受农耕系统。也就是说,人类的选择并非源于理性,而是的冲动。
(2)从各个早期文明的神话故事中,你会发现人类对掌控和重塑自然有极大的欲望,比如在古希腊神话中,诸神都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中国也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而显然,所有的农业都在修改环境,目的是得到符合人类理想的图景。所谓文明的成长,内因正是源自人类将自然文明化的冲动。
(3)19世纪的欧洲人对工业化的选择也是一样。当时农民的生活虽然不是衣食无忧,但肯定比在都市工厂中,为了赚一口饭吃而过着穷苦、肮脏的生活要好。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文明化冲动都是有害的。人们在极端环境里实现文明的能力一直很惊人,如果你乘飞机经过阿布扎比或巴林的上空,会看见人类在沙漠中煞费苦心的培植大量草地;而当今一些最高价的房地,也坐落在沙漠荒原之中。
3.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的必然性?
(1)说起现代文明,就避不开全球化,因为这是现代文明最重要的特征。回溯全球化的起点,就是15世纪末欧洲人开启的大航海时代。在整个大航海时代,人类在海上从头至尾的活动历史,基本都是由地理条件决定。相比之下,文化、思想、个人天资、经济实力等,这些常常被谈及的历史动力,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2)大航海时代最重要的的大西洋,就是受信风系统主宰。每年从头到尾,信风都会自非洲大陆西北角扫过洋面,向赤道偏北几度的方向吹,再推进到加勒比海的陆地。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夏季,信风会起始点会稍微向北移动,这样一来,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岸,就能很清晰的感受到风向。查看历史记录你会发现,哥伦布每次出海都是在夏季。
(3)现代文明虽然远比过去的古老时代发达,但文明的成长模式却一成不变。数千年来,文明发展的范围越扩越大,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受到环境生态影响的同时,也不断突破自然世界所带来的限制。
重要观点
1.人类的“耐性限度”非常宽,也会尽可能的改变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2.所有人类社会都会变,但每个社会又都渴望安定,都会试图营造永不变化的假象。
3.所谓人口压力只能解释农业密集化为何不可逆转,因为逆转必然会酿成灾难。
4.人类并没有什么理性可言,尤其是集体做的决定就更与理性无关了。文明成长的内在动力其实是源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冲动。
5.大洋并没有界限,范围不由周围环绕的陆地或岛屿来决定,决定一切的是风向和洋流。
6.在20世纪90年代,太平洋地区已经供应着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总货运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经济贸易中心。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世界进入“太平洋时代”的说法流行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