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4-17

2023-04-17

作者: 刘天承 | 来源:发表于2023-04-16 23:51 被阅读0次

    1、B/S结构程序与C/S结构程序各有哪些特点?

        B/S结构程序:

        1.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2.在客户端使用浏览器,服务器端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

        3.可以运行在任何平台上,只需要一个可以连接网络的浏览器。

        4.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对客户端不可见。

      C/S结构程序:

        1.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2.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均需要安装特定的软件。

        3.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通过网络连接。

        4.数据存储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可以看到部分数据。

    2、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你都做了哪些工作,得到什么设计结果。

        需求分析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和其他非功能需求。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与客户沟通、定义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需求管理计划等。结果是确定了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制定了需求规格说明书。

        概要设计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定义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接口。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定义软件架构、模块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等。结果是制定了概要设计文档,其中包括了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

        详细设计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定义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的内部结构、算法和数据结构。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制定详细设计文档、编写程序代码、测试代码等。结果是制定了详细设计文档和程序代码。

        编码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将详细设计文档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包括编写程序代码、编写单元测试代码、编写集成测试代码等。结果是编写出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程序代码。

        测试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要求。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结果是确保软件系统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要求。

        部署和维护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将软件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并提供后续维护和支持。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制定部署计划、安装软件系统、提供培训、维护和支持等。结果是软件系统成功部署并提供后续维护和支持。

    总的来说,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设计结果。只有在每个阶段都认真执行,才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3、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你都做了哪些工作?

        需求分析阶段是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识别并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和其他非功能需求,以及客户对软件系统的期望和需求。以下是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

    理解客户需求:在这个阶段,需要与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以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这可能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会议、电话交流、电子邮件或其他沟通渠道来完成。

    收集需求:在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需要收集和整理客户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和其他非功能需求,例如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

    规范需求:规范需求是将收集到的需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可测试的、可验证的需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制定需求管理计划,明确需求的质量标准和测试方法,并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验证:在完成规范需求后,需要对需求进行验证,以确保其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进行原型开发、模拟测试、用例测试等。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需求调查和分析:需要了解客户业务流程、产品特性等,确定软件系统的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

    需求管理和规范:需要制定需求管理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等,规范需求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验证。

    需求确认和验收:需要与客户协商并确认需求,确保软件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需求变更控制:需要制定变更管理计划、变更控制流程等,以管理需求变更的风险和成本。

    沟通和协调:需要与客户、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经理等多方面沟通和协调,以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完成这些工作后,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结果是明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其中包括了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和其他非功能需求。这个文档是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后续各阶段的基础。

    4、什么是数据流图?什么是数据字典?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数据流图主要由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四种符号组成,用来表示信息系统中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是一份详细的文档,记录了信息系统中使用的数据、数据元素以及数据的定义、结构、类型和属性等信息。数据字典主要是用来描述数据的定义和用途,以及数据在系统中的处理流程中的作用。

    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常常一起使用,协同描述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元素。它们的主要作用如下:

    了解系统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数据流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清晰地表达了数据的输入、输出、加工、存储和传输等流程,帮助开发人员深入了解系统的运行流程和数据的处理过程。

    识别系统中的数据元素。数据字典详细描述了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和数据元素,包括数据的定义、属性、结构等信息,帮助开发人员准确地识别数据元素,确保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优化系统设计和开发。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识别系统中不必要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过程,从而优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沟通和交流。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清晰的表达方式,便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理解和沟通的一致性。

    ==============================

    1、数据库的设计分为几个步骤?

    需求分析: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需要与客户、用户等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和数据需求,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人员需要建立一个概念模型,以表示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关系等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常用的概念模型有E-R图、UML类图等。

    逻辑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人员需要进行逻辑设计,即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模式,确定数据表的属性、数据类型、主键、外键、索引等细节内容。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数据模型优化,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物理设计:根据逻辑设计的结果,设计人员需要进行物理设计,即将数据库模式转化为数据库实例,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存储介质、缓存大小等细节内容。

    实现和测试:在数据库设计完成后,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实现和测试。实现包括数据库表的创建、数据导入等操作,测试包括单元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运维和维护:数据库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运维和维护工作,包括数据库备份、恢复、优化、监控等,以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2、概念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应该完成哪些工作?

        概念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建立一个抽象的、与具体数据库实现无关的数据模型,以表示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关系以及约束等信息。

    概念数据库设计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确定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概念数据库设计需要确定数据模型中的实体,并建立实体之间的关系。通常采用实体-关系(ER)图进行表示,其中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关系用菱形框表示。

    定义实体的属性和约束:概念数据库设计需要定义每个实体的属性,以及属性的数据类型、长度、默认值等信息。还需要定义实体的约束,如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非空约束等。

    识别实体和属性之间的关系:概念数据库设计需要识别实体和属性之间的关系,包括属性与实体的联系和属性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建立完整的实体-属性-关系模型,为逻辑数据库设计提供基础。

    核查数据模型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概念数据库设计需要对数据模型进行核查,确保数据模型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例如,检查实体和属性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检查主键和外键是否定义正确等。

    概念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阶段,它不仅为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提供了基础,还为后续的数据库开发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在进行概念数据库设计时,需要仔细地分析需求,确定数据模型的基本框架,确保数据模型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3、逻辑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应该完成哪些工作?

    逻辑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概念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以表示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关系以及约束等信息。

    逻辑数据库设计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根据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逻辑数据库设计需要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设计逻辑模型,包括数据表、字段、关系等。常见的逻辑模型有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面向文档模型等。

    设计数据表的结构:根据需求分析和概念模型,设计数据表的结构,包括表的字段、数据类型、长度、默认值、主键、外键等属性。在这一阶段,需要进行数据模型优化,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设计数据表之间的关系:确定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包括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等,定义外键,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设计数据的操作:根据业务需求,设计数据的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数据表进行细致的设计,以确保数据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确定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在设计数据表和字段时,需要确定相应的数据完整性约束,包括主键约束、唯一性约束、非空约束等,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逻辑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阶段之一,它为物理数据库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后续的数据库开发和维护提供了基础。因此,在进行逻辑数据库设计时,需要仔细分析需求,进行细致的数据模型设计,确保数据模型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4、物理数据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应该完成哪些工作?

    物理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逻辑数据模型转化为物理存储模型,包括确定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数据索引方式、存储空间的分配方式、文件组织方式等。

    物理数据库设计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确定数据存储方式:确定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包括数据表的存储方式、数据字段的存储方式、数据索引的存储方式等。常见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行存储、列存储、内存表等。

    设计存储空间的分配方式:确定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空间分配方式,包括数据表的存储位置、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数据存储的空间大小等。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设计数据索引:确定数据索引的类型、属性等,以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常见的数据索引类型包括主键索引、唯一索引、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等。

    确定数据安全和备份策略:在物理数据库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备份策略。需要确定数据的存储方式、备份周期、备份方式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优化数据访问和查询:在物理数据库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的访问和查询效率。需要进行数据模型的优化,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等,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物理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具有技术性的阶段。在进行物理数据库设计时,需要仔细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等因素,确保数据的存储、访问和查询效率,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这个课题你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什么?采用什么接口?为什么这么选择?

        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6、关系模式范式化有什么意义?在你的设计中式如何体现的?

        关系模式范式化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数据冗余和不一致,从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在关系模式范式化的过程中,我们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成若干个更小、更简单的关系模式,每个关系模式都满足特定的范式要求。

    通常,关系模式范式化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即不可分解的。

    第二范式(2NF):确保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即不存在部分依赖。

    第三范式(3NF):确保每个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主键,即不存在传递依赖。

    巴斯-科德范式(BCNF):确保每个函数依赖都是由超键决定的,即不存在冗余的函数依赖关系。

    在我的设计中,我会尽可能地使得每个关系模式都符合上述的范式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如果某个关系模式不符合范式要求,我会进行相应的范式化处理,将其分解成符合范式要求的若干个关系模式。在进行范式化处理时,我会尽可能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查询效率,避免出现性能瓶颈或查询复杂度过高的问题。

    7、请解释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区别。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是数据库两个不同的方面,其区别如下:

    逻辑结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库的数据模型、表结构和关系等逻辑元素的组织方式。逻辑结构是从用户或应用程序的角度来描述和理解数据库的,它反映了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和表之间的关系,通常以ER图和数据字典的形式呈现。逻辑结构的变化通常不会对物理存储结构产生影响,即改变逻辑结构并不会导致数据的物理存储位置发生变化。

    物理结构: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储位置等物理属性。物理结构是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来描述和理解数据库的,它反映了数据在磁盘上的组织方式和存储结构,通常以数据块、页、簇等存储单元的形式呈现。物理结构的变化通常会影响数据的存储位置和访问方式,即改变物理结构会导致数据的物理存储位置发生变化。

    总之,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是数据库两个不同的方面,其主要区别在于逻辑结构是从用户或应用程序的角度来描述和理解数据库的,而物理结构是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来描述和理解数据库的。理解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区别对于设计、管理和优化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

    8、解释ER图并说明ER图的作用。
    ER图是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的缩写,中文名为实体关系图,是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实体(Entity)和它们之间关系(Relationship)的图形化工具。ER图是数据建模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描述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设计数据库的重要工具。

    ER图通常由三种基本元素组成:

    实体(Entity):指现实世界中具有独立、可区分的事物,如人、物、事件、概念等。在ER图中,实体通常用矩形表示。

    关系(Relationship):指实体之间的联系,如某个人与某个事件的参与关系、某个部门与某个员工的隶属关系等。在ER图中,关系通常用菱形表示。

    属性(Attribute):指实体的特性或属性,如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在ER图中,属性通常用椭圆形表示。

    ER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开发人员和用户更清晰地理解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促进沟通和理解。

    提供了一种图形化的方法,帮助开发人员和用户更直观地设计和修改数据库,从而提高数据库设计的效率。

    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ER图对数据进行归类、分类和分析,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以通过ER图进行数据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使得数据更加规范和标准化,提高数据的质量。

    总之,ER图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开发人员和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9、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有几种?详细解释它们的含义。

    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有三种,分别为一对一(One-to-One)、一对多(One-to-Many)和多对多(Many-to-Many)。

    一对一(One-to-One)联系

    一对一联系表示两个实体之间存在唯一的关系,每个实体只能与另一个实体建立一个关系。在ER图中,一对一联系通常用一条直线连接两个实体。例如,一个人只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一个身份证号码也只属于一个人。

    一对多(One-to-Many)联系

    一对多联系表示一个实体可以与多个同类型实体建立关系,而另一个实体只能与一个同类型实体建立关系。在ER图中,一对多联系通常用箭头指向多的一方。例如,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员工,但每个员工只能隶属于一个部门。

    多对多(Many-to-Many)联系

    多对多联系表示两个实体之间存在多个对多个的关系。在ER图中,多对多联系通常用一个菱形表示。例如,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就是多对多的,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有多个学生选修。

    在数据库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实体联系类型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表达实际业务需求,并且能够优化数据库性能。因此,在设计ER图时,需要仔细分析实际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实体联系类型,从而保证数据库的设计合理和高效。

    10、请说明主键和外键的作用,你设定主键和外键的依据是什么?

    主键是一张数据库表中用来唯一标识每个记录的字段或组合字段。它的作用是确保表中每个记录都能够被唯一地识别和访问。主键的特点是:唯一性、非空性和不变性。常见的主键类型包括单一字段主键、复合主键和自增长主键。

    外键是一张数据库表中指向另一张表主键的字段或组合字段。它的作用是确保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通过外键,可以将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关联起来,使数据更加清晰和规范。外键约束可以分为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两种,分别表示当主表记录被删除或修改时,外键表中对应的记录也会被删除或修改。

    在设计数据库时,设定主键和外键的依据是数据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完整性。主键的选择应该基于数据的唯一性和可识别性,通常选择那些不会重复且易于理解的字段作为主键。而外键的设定应该基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通常是将主表中的主键字段与从表中的外键字段关联起来。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库设计工具或SQL语句来创建主键和外键。通过合理的主键和外键设计,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数据冗余和错误,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1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结合你的设计说明。

    在概念上,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访问、管理和更新。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软件系统,用于管理数据库的创建、维护、查询和保护。而数据库系统则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应用程序组成的集成系统,用于支持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在我的设计中,我选择了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我的应用程序的数据。MySQL是一种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我使用MySQL创建了我的数据库,并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包括创建、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等。在我的设计中,数据库系统包含了数据库、MySQL管理系统以及我的应用程序,实现了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应用。因此,可以说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它们又密切相关,并且互相支持、促进。

    12、说明在数据库表中,数据之间的联系是如何体现的。

    在数据库表中,数据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在表之间定义关系来体现。常见的关系类型包括一对一(one-to-one)、一对多(one-to-many)和多对多(many-to-many)关系。

    一对一关系指两个表中的每个记录在另一个表中只有一个匹配记录。例如,一个人只能拥有一个身份证号码,而一个身份证号码也只能对应一个人。在数据库表中,可以通过在两个表之间共享主键来建立一对一关系。

    一对多关系指一个表中的记录可以在另一个表中有多个匹配记录。例如,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在数据库表中,可以在“多”的一侧表中添加一个指向“一”的表中的主键的外键来建立一对多关系。

    多对多关系指两个表中的记录可以相互匹配,一个表中的记录可以在另一个表中有多个匹配记录,反之亦然。例如,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在数据库表中,可以通过创建一个连接表,该表包含两个表中记录的主键来建立多对多关系。

    在数据库表中,关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定义主键和外键来实现。主键是唯一标识表中每个记录的列,外键是一个表中的列,它指向另一个表中的主键。通过定义主键和外键,可以在表之间建立关系,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

    13、你用什么方法保证数据完整性?

    在我的设计中,我使用了以下方法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定义主键和外键:通过定义主键和外键,可以在表之间建立关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设定数据类型和约束:在设计表时,我为每个列指定了相应的数据类型和约束,例如非空约束、唯一约束、默认值约束等,以防止不合法数据的插入。

    数据库触发器:我使用数据库触发器来自动执行特定的操作,例如在插入、更新或删除数据时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并且在需要时进行相应的操作。

    应用程序层的数据验证:在应用程序中,我使用了前端和后端的验证机制来验证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通过上述方法的结合使用,我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并确保数据在存储、更新、删除等操作过程中的正确性。

    14、在数据库设计阶段,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

    在数据库设计阶段,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准确地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以及如何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操作的数据库设计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与用户深入交流:我与用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和使用场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进行数据流分析和建模:我使用数据流图等工具,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建模,以便更好地识别数据实体、数据属性和关系等。

    参考相关文献和案例:我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数据库设计文献和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最佳实践和方法。

    迭代式设计:我采用迭代式的设计方法,在每个设计阶段与用户进行反馈和确认,及时调整和改进设计方案,以确保最终的设计方案符合用户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我最终成功地解决了数据库设计中遇到的难题,并开发出了符合用户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数据库系统。

    15、解释实现数据库结构的SQL语句。
    解释一下,毕业设计里那几张表的结构

    16、说明在设计数据库表时你是如何考虑的?

    考虑三大范式,以及系统的扩展性,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比如我的数据库的时间,采用的以秒为时间戳保存,用的时候用php的函数进行转化

    获取时间戳 time()

    时间戳转年月日,date()函数

    年月日转时间戳的秒数,strtotime()函数

    17、你是如何创建界面与数据库的连接?
     我用的是laravel框架,底层用的是mysql的PDO的连接,系统采用MVC的设计,从model查询到数据,通过Controll的处理,返回给view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4-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bq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