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啦》
(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的实际问题)
T:有一群小朋友准备开会啦!咱们开会一般是坐着还是站着?
S:坐着!
有个特别的声音:站着!当我听到这个声音,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不该这样问,我的本意是衔接到椅子,结果好像给了个别娃娃“装怪”的机会。
T:那是1个小朋友坐1把椅子,还是1个小朋友坐2把椅子呢?
S:1个小朋友坐1把椅子。
这里是为了感受“每人”的意义,其实初备课时我并没有想到这里需要解释,是在与枫姐、苗苗讨论时,提醒我说这里的“每人”最好说明一下,因为有的小朋友可能不明白什么是“每人”。然后我们就开始了谐音梗,谁不知道“美人”是什么意思呢?
T:那咱们现在一起来看他们的椅子够吗?
S:不够!
T:你怎么知道的?
S:一眼就看出来了呀!
是的,确实可以一眼看出来。小朋友们的捷径还真是不需要老师引导的。
T:咱们已经可以一眼看出来了,那谁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解释呢?
S:数一数它们的数量。
全班一起“按顺序、做标记”数了一遍,并表上了数据。
T:请把你们自己统计的数据标在旁边!
我刻意地开始渗透“统计”的思想。
小朋友的数量数完后。
T:椅子有多少把咱们还需要数吗?
S:不用,这里写的有!
T:请你把7圈起来,再数一遍看看图片和文字信息一致吗?
尽管现在数数对孩子们来说已经很简单了,但是还是得要求他们按顺序做标记。
T: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椅子够吗?
S:不够!
T:为什么?
S:因为小朋友有11个,椅子只有7把!
这里我不应该问“为什么”,问“你能用咱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说明原因吗?”或许更好吧。前者会导致多一步引导,而后者直接提示孩子们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所以我只能再加一步引导提问。
T:够不够的问题,尝试一下用咱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回答。
S思考,但无人说出11大于7,我其实又着急了。
T:这里是不是在说比较数量多少的问题呀?你们看11和7比较,谁多?
引导出了因为11大于7,所以椅子不够。
不要着急,不要着急!
T:椅子不够,那还缺几把椅子?
S:4把!
结果早已在孩子们脑袋里产生,所以4这个结果不应该成为这里的教学点,方法才焦点。
接下来就是用画图和列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要求在数学本上画图并规范格式。
T:老师喜欢把写得又对又美观的作业称为作品,作品都是美好的。我来找找,谁的作品值得大家一起来欣赏。
写一步,我都会下去转一圈,选择3、4份特别规范的作品给大家展示,果然展示两轮之后,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都想自己的作业成为能够作为榜样给大家欣赏,写得越来越好,有的孩子还会参照展示的作品自己调整和修改。这一刻我突然觉得有些步骤虽然比较费时间,但也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