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让学校重生》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变革。世界正在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也需要一场教育革命
提升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在于他们的动机,以及他们对自己的期待。
【我的思考】这本书指出目前教育要进行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在这里面,学校课程设置,考试制度都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多元天赋为目标。书中举了很多走在前面的学校改革例子。讲的有理有据,故事精彩,语言通俗。观点与《重塑孩子的教育》是一致的,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因为这对人类的文明进展有着重要影响。我平时认为教育就是要教学生谋生的技能,这太狭隘了。这只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教育还应该包括实现个人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文化目标。
经济目标: “教育应当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理解他们必须承担经济责任,实现经济独立。”
文化目标:学校应该让学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文化和价值,尊重他人的多样性。
社会目标:教育应该促进和实践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帮助年轻人成为积极主动、富有同情心的公民
个人目标:教育应当使年轻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并全身心参与到世界和周围的环境之中。
作者认为文明是教育和灾难之间的一场竞赛。
几年前,BBC有一个纪录片讲述地球上大约可以生活多少人,纪录片的名字叫作《地球上能活多少人》(How ManyPeopleCanLiveOnPlanet Earth)。BBC总是有着如此出色的制作才华。目前,地球上有73亿人。这个数字是1970年的两倍。到21世纪中叶,地球上的总人口数将达到90亿,21世纪末将达到120亿。我们都有着对水、食物和维持生命能量的基本需求。那么,地球可以维持多少人的生命呢?
这个节目咨询了一些在生活用水、粮食生产和能源方面的世界级专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每个人都以目前印度普通人的速度消耗资源的话,地球最多可以维持150亿人口。基于这个数据,我们已经达到限额的一半了。糟糕的是,我们的消耗速度并不相同。如果每个人都以北美人的平均速度消耗资源的话,我们这颗行星最多只能维持15亿人口,而我们已经超出了5倍。
从这里我们知道,要维持人类的发展,教育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教育只有培育学生多元天赋的发展,发掘学生创造力才能促进社会和文明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愿望、天赋、焦虑、恐惧、热情和抱负,而只有真正将他们视为独立的个体才是提高成绩的核心。
读完全书。我愈加觉得孔子的智慧无穷。书里所说的教育不就是“因材施教”吗?作为校长,应该做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打造学习的社区;作为老师,应该做一个园丁,根据植物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阳光和雨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