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古法中医针灸班之学习笔记,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另一方面便于发扬和传承中医理念和技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讨学习,惠己及人,期待我们一起同行。
五、需卦(水天需)
象曰:云上于天,需。云上于天,须时而降之象。
坎为水,人体之水者血也。血者,阴阳之体,火蕴其内。用针之道,通之为顺,塞之为逆。乾坎两卦,顺逆虽无妨,先后应有序。
坎属肾臓,乾归大肠。水升为云,降则为雨。先坎后乾,地气上为云,曰需,肾气化大肠者是也。乾主脊,肾主骨,先乾后坎,天气下为雨,曰讼。龙脊生骨髓者是也。此金水同源之理,阴阳顺逆之妙。
六、讼卦(天水讼)
象曰:天自西转,水自东流,天下有水,外刚内险之象。
乾主脑脊,坎主肾骨。脑肾同源,脊骨同根。先天后水为顺生,先髓后骨而同养。本卦无论治腰脊之症或下焦疾病皆宜。
用针之道,顺逆相成。乾卦纯阳,为直为刚,脊椎骨之象;坎卦外柔内刚,阴中含阳,男根之本(上为肾,下为睾)。故治脊椎病者,宜先乾后坎,骨生髓也;治大肠病,宜先坎后乾,肾气化大肠以司开阖也。
七、师卦(地水师)
象曰:地中有水,师。师者兵也,兵者众也,众者土也。
坤为民众,又蓄养也。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故水土皆能养民。师卦坤土在外,坎水在内,地中有水之象。坤中众者,莫过于水。水能养土,土中有水方能长养万物。
坤卦在体为腹,在表为肉,在臓为脾,在窍为口。性喜火以温之,水以润之,则能蓄养于内,运化于外,布施周身,充养四肢肌肉。先坤后坎,土中储水,藏而不露;
先坎后坤,雨降土湿,灌溉滋润。水土合德,能滋养万物,下针顺序有异,则其义有别。火旺地燥者宜先降雨以润土;肾水泛滥者宜先覆土以缓流,皆为求其平衡,法不同耳。
八、比卦(水地比)
象曰:地上有水,比。水性润下,今在地上,更相浸润。
师卦与比卦,皆土与水之关系,均亲密相间,唯先后顺序有异。土能克水,亦能生水。水得土以相生,则土中出水,始足以养肝木而润各臓腑也。
若论布针之顺序,两者先后多无大碍。唯土性沉静而水不易守,故水不可多,多则土流。若细论之,则补脾者宜先坎后坤,雨润土湿,以收气化之功;补肾者宜先坤后坎,土中出水,以达生化之机。至于两臓前后调理之卦,可据臓气之虚实相应而取。如土弱者温之以火,水竭者补之以金,此师卦与比卦之不同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