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高班结营的时候,钱美静老师提到王国维,静姐想用他的一句话来形容写作路,这句话戳得我夜半难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次接触这句话在十年前。
幸亏有情窦初开的经历,我还算能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煎熬,另外两句压根不知所云。
铁的事实摆在面前,我既不能成大事业,又没有资格做大学问。
再听到这段话,虽然对自己不成事、没学问的事实还很清醒,但它真的戳中了我的感情,引起了我心底的同频震动,害我再次失眠。
不只成大事、做大学问的人会经历这三重境界,任何事想做成功,都会历经这三重磨难。
02
翻过三十岁的年头,忽然感觉自己体力不行了。
年轻时很能熬夜,通宵也没有问题,精神头儿恢复很快。过了三十岁,身体像开了五六年半旧不新的车,看样子还行,上路一堆毛病,暗戳戳唱反调不配合。偏头疼、肠胃炎、腰间盘突出、颈椎病……哪儿哪儿都有问题。
身体的垮塌直接影响工作表现。
有人说中年人的生活,不敢生病,不敢失业,害怕猝死,一点没错。
像职场小年轻一样拼命工作,不行。一方面身体机能老化,熬夜吃不消,另一方面贼怕死,孩子太小老人太老,活着还能给家人创造财富,死了一群人跟着遭殃。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行。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薪资都是和责任成正比的,容忍你拿了高工资,那活儿必须做漂亮,这位置可是有一群虎视眈眈的人盯着呢。所以得挖空心思出成绩,尽可能把自己榨干,换取血汗钱。
我原来做人力资源,残酷的职场规则比别人更容易接触到,好处是看到了内幕,坏处是提前焦虑。你年轻有潜力,有激情,有创造力时,公司不管是升职还是加薪都会给到位,但是四十岁左右呢?有多少四十岁左右还能在私企里轻松当高管的?
几乎没有,到了这个年龄,你只能拼命向公司表忠心,用尽浑身解数巴结谄媚公司,忍辱负重希望不被公司辞退。
为什么?基本四十岁左右的人,孩子正在上高中,老人已经七十多岁,大钱头儿都出来了,不低三下四的忍着行吗?
然而现实很不幸,大部分人还是在这个时间被轰了,到了这个年龄,你的性价比远不如比你更年轻的人。
没法不焦虑,想一下就睡不着。一方面害怕自己的四十岁重蹈覆辙,另一方面又惴惴不安,这样的工作强度能不能活到四十都未知。
那是什么感觉,不就是自己孤零零杵在旷野上,眼瞅着烈烈西风横扫天地,前途岌岌可危。肯定不甘心哪,肯定想抗争啊,望眼欲穿希望能给自己找个出路,然而崖海茫茫夜色苍苍,没有一条亮堂路可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对应的就是那种迷茫又无助的感觉。
0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我这两年多的真实生活写照,不过不是衣带渐宽,是腰身渐宽。每天坐在电脑前码字,缺乏运动,肚子整整胖了一圈,体重也打破了维持十五年的不过百记录。
2016年的10月份,我报名跟着汤老师学写作,直到2018年12月上稿,坚持写了两年又两个月,那真是炼狱般的生活。
每天睁开眼就发愁,文章怎么写,哪里有好的支撑性素材,谁的例子被写烂了,评论怎么才能打动人……
每晚闭上眼躺床上还在发愁,怎么还不上稿,哪里写得不好,哪里还可以再提升,怎么提升……
“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点不假,这辈子最难追求的对象就是文学,什么招都用尽了。失望过,不甘过,压抑过,也崩溃过,好在最终她没负我,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算是从了。
观点文上稿两篇之后,我开始掉头写故事,2019年2月报了汤老师的故事班。
第一篇故事文在女贞老师指导下完成,忐忑不安投稿。没想到编辑居然过稿了,而且一个劲儿夸我文笔好,说实话我当时第一反应是,编辑不会疯了吧。
老师说,出去要像个专业作者,可我真的是第一篇第一次过稿哎,你能理解吧,那种兴奋得想装逼又对自己不拖底的感觉,我行吗?说的真的是我吗?
编辑夸一句,看看屏幕,忍不住像宋小宝一样跳起来,激动地摆臀扭腰,又叫又笑,一阵变态过后,还得压抑着兴奋,故作矜持地坐下,装作优雅谦和地回消息,分分钟精神分裂。
3月份开始稳定上小号,5月份开始能稳定上200块的号,7月份第一次拿到300一篇的稿酬,总算有精力考虑一下减肥的事了。
04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放在新媒体故事上,得达到钱美静老师的水平,稳定上千元稿费的大号才算寻到了人,目前我只能扭动有颈椎病的脖子,巴巴仰望静姐。
但是,我发现了个秘密,任何瓶颈期的突破都符合这个节奏。
当初两年多不上稿的时候,何止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一天24小时都在寻,晚上做梦都在想着怎么写稿子,一点都不夸张,甚至好几篇稿子的梗概,都出自我晚上做的梦。
那种感觉就像丢了孩子,拼命找,焦躁、恐惧、急迫的心情一股脑涌来,推着你跌跌撞撞在人群中扒拉。
忽然有一天上稿了,那种感觉又像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扑腾老半天,终于不会沉底了,贼爽,正合了那个蓦然回首。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蓦然回首”都必须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
写故事文半年,突破了上稿、稳定小号、上中号、稳定中号这几个阶段,我才发现,任何瓶颈期的突破,必须有足够的付出打底。
这和教育心理学里的“高原反应”不谋而合。简单说,就是我们的学习过程不是呈抛物线增长,而是呈阶梯状增长。
在一段时期内,我们的知识、经验、习得技能会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制约我们向高层级跃迁。
出现这种表面不增长状态,其实是个好现象,证明我们又走到了提升的关口,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做到两点。
第一、调节自己的心态,不焦虑,保持意志力,全力冲关。
很多时候突破不了瓶颈期,其实不是能力的问题,是心态的问题。心态先崩了,坚持不下去,主动选择在机会面前缴械投降,你说冤不冤枉。
第二、挖掘深度思考的能力,接纳新的知识点,融入新技能,打破自己构建好的思维平衡,最终实现跃迁。
有些新的知识点不是老师没讲到,而是自己感悟不到,自身思维阶层太低,老师讲了我们也启而不发。
比如新媒体故事的三次反转,前两次的反转幅度比较小,一开始我只能感受到结局部分最大的一次反转,对前面的反转没触感。感受不到,想谈使用,简直是痴人说梦。
等到自己对故事的敏感性提升到一定层次,可以把住微小反转的脉搏时,我们才能模仿并使用,让它成为我们写故事的新技能,就成了雕虫小技。
所以小伙伴们,表放弃,抱团加油哈,瓶颈就是提升关口,一起冲关去!
作者:晓鹤,汤小小写作班VIP会员,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不喜岁月静好,独慕码字奔波。写走心的文字,过有趣的人生。
私聊回复“投稿资源”,会免费送你价值万元的投稿资源以及写作课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