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是一种货币规律。 如果有两种形式的商品货币流通,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在市面使用成色低的货币进行市场交易,而使得在民间流通的大多为劣币,良币则较少见于世。
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习惯从金银钱币上切下一角,这就意味着在货币充当买卖媒介时,货币的价值含量就减小了。古罗马人不是傻瓜,他们很快就觉察到货币越变越轻。当他们知道货币减轻的真相时,就把足值的金银货币积存起来,专门用那些不足值的货币。故市面上的良币就日益减少,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我们一般认为"劣币驱逐良币”是一种坏现象,对经济有很大危害。但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认为"劣币驱逐良币”是很合理的,表明市场运行是不需要足够成色的货币的。货币最关键的一点是人们相信它能换其他货物,有购买力。按照这种说法,劣币是可以用来充作货币的,且不会危害市场。现代社会的纸币和数字货币就是非常有效的劣币。
此定理也被广泛用于非经济学的层面。人们用这一法则来泛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主要指假冒劣质产品在多种渠道向正牌商品挑战,并具有膨胀和蔓延的趋势。比如说,在软件市场上的经济秩序和法规约束尚不完善时,或者不能很好协调工作时,盗版软件影响正版软件的制作、销售等,从而危害软件业健康发展的趋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