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有近20年教育行业经验的我,深知道,学生是教不好的,只有学,才能学好。所以,相对于标准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我更愿意思考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家长权威,没有教师权威,只有互助小组------学生帮我教的更好,我帮学生学的更好。有些学生来的时候,是迈着无奈局促犹豫唯唯诺诺的步伐来的,走的时候是轻盈活力朝气美好有盼望的,我就非常的欣喜,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个绽放的生命。
作为英语老师,我总想帮孩子和英语这门学科建立联系,就是唤醒她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且,他们有可能在学习这门课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场景,比如被快节奏的老师嫌弃啦,被口吐唾沫的老师恶心到啦,或者是想要把雨伞挡住老师发来的各种发号施令啦等等,小小的一些事情都有可能会影响孩子选择不要学这学科。
比如,我小学二年级,老爸在家里给我开小灶,让我算算术,还拉着邻居一起,我的邻居一下子就报出来数了,我算不出来,那个被嫌弃,我一直都记得。我就觉得自己不适合学数学,而我空闲时间就喜欢阅读文字,喜欢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却被爸爸撕个稀巴烂。还有,初一喜欢看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只能偷偷看。爸爸说这些都和考试没有关系,只会耽误我的时间。我就奇了怪了,为何我家邻居能看大部头《史记》还能考高分。爸爸说,那是人家聪明,不耽误看课外书,我不行,我只能把所有时间用来啃教材和刷题。咳,现在想来,依然觉得好窒息。后来爸爸说我考好分数,上大学,有成就,他说是他的功劳,意思就是他看的紧,才不至于我浪费时间的,其实,我想说,如果没有他的警察抓小偷,我会学起来更轻松,更有成效。当然,爸爸在选文科这件事上是有贡献的,因为,按照我顾忌面子的份上,我是不会选我看不起的文科专业的,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概念深入骨髓,总觉得学不好理科的笨蛋才会选择文科的,现在想来,简直荒谬至极。学校里根本就没有一等公民二等公民甚至“艺术生”三等公民一说,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不同的,没有高低贵贱一说。每一个学生所具备的才能都值得被尊重,将来他们从事的每一份职业也都值得被敬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