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到周五,从8点半到12点,再从下午2点到6点半。一天8个小时,一周40个小时,一年2000个小时。
这么长的时间,面对的都是一张一副画面:
视野上半部分是一片天花板,与视线成45度角排列着一排排LED灯、应急灯、出风口,杂乱机械且难看,整体像一片灰色的多云的灰色天空,阳光时而透过云层,而且是断断续续的不透亮的像假的阳光(公司为了省电费,只开一半的灯)。
视野的绝对中心是一块还算不小的屏幕,就是我每天视线的主要对象了,屏幕上有些无意义的二进制数字通过显卡呈现出的无意义的画面和文字,就像此刻正在一个一个的蹦出我正在码的无意义的汉字。屏幕的头上长出一株绿色植物的细细枝叶(其实植物在显示器的后面),也算遮挡了一点灰暗的天空。
屏幕坐在一根小小的立杆之上,不太真实,看久了觉得是屏幕是漂浮在眼前。
再往下看是自己的键盘、鼠标、和手机,排成一线,悬浮再木头桌面上,黑色的几件,功能性的排列着。
视野的左上角,一面墙壁上写着几行洗脑标语(说好听叫做企业文化宣传板):
组织导向敏捷数字共生经营导向面向外部要客户至上面向内部要直击问题面向当下要效益优先面向未来要长期主义
你可能会注意到这段问题没有标点符号像一段没点断的古文一样,实际上对我来讲其实比古文还要难懂,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就不知所云。
左侧的中间是对面的哥们的光头,他的光头可能是我看的最多的一个人体部分,遗憾的是他的头不够浑圆,形状不够完美,但是可惜也不能换个头,所以我也就更多的关注它的亮度而不是形状。
在下面算是我的视野中带有人性化和身份识别功能的一角,也就是当我看到这一角的时候,更加容易确认这是我看到的画面、或者说在看的人是我自己。因为这一角落有我的茶壶、水杯、我的笔筒,还有一台我从没用过的,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里摆放了两三年的一台黑色的台式电话机。这台电话,清理桌面的时候我也会擦一擦,不过还是有很多灰尘,它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的红色电话,在童年它是我们和外界通信的唯一工具,是一件重要的工具。而我拥有(严格来讲也不属于我,离职的时候也拿不走,虽然它没用)的第二台电话机就是这台从没用过的。说着我又多看了它一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