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类名联鉴赏辞典》“名胜类”的竹联。
青城山天师洞斋堂
郑燮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青城山此为作者旅游四川时所作。斋堂即道士饭厅。上联说,寺后翠竹万竿,扫来的竹叶,足以烹茶。青城茶素有名,山泉亦是佳水,惟烹煮之法,陆羽《茶经》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此处就地取材,以竹叶充之,可见其简朴。下联说,山前松荫覆地,把松根劈碎,便能煮菜。菜根无味,但古人云:“性定菜根香。”《朱子全书·学四》谓:“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矣。”全联描绘了山中道士简朴生活的风貌,也点明修行人必须经过清苦的历练。上联迭用“叶”字,下联叠用“根”字,以“叶”对“根”,十分工稳。(蒋竹荪)
天师洞雍正二年,郑板桥三十二岁。他曾踏遍千山万水前去四川青城山一游。四川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也是道茶文化的发祥地。青城山道院拥有大片茶园,道人们自种、自采、自炒的道茶素有仙茗之称。
郑板桥沿蜀道来到青城山的天师洞,道院汲来麻姑泉水烹煮道茶款待郑板桥。板桥看到道院煎茶所用的柴火特别讲究,那些被劈碎的松根只用来烧菜煮饭,煎茶必须用扫来的竹枝竹叶。询问之,才知是为了竹助茶香,此为青城山道茶的烹茶诀窍。
板桥辞别道院的前夕,特为道院留下上述咏赞青城山道茶的茶联一副。此联文字虽直白,却道明了青城山烹道茶的玄妙之处。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青城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看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便在此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青城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观,198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主编:苏渊雷,开本:32开,定价:49.00元,版次:2004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