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意味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2000年时,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7%,此后不断攀升。2005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亿人,达10055万人。200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7%,2016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5亿。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进一步增长,达到15831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飙升至11.4%。其中很多中老年人都不幸丧偶或是独居,他们都渴望着能有一个伴侣可以聊聊天、散散步、吃吃饭,共同走过生命最闲暇的日子。
春节后,各地的相亲角如雨后春笋般热闹起来,父母们拿着特殊的“简历”开始等待着目标人物的出现。尽管父母们热心肠的操办着儿女相亲,可基于两代人不同的婚恋观,相亲角的成功率却是非常的低。
相亲角,排解的是父母的心事最近北京中山公园相亲角,一父亲为女儿找对象8年未果,称后悔将她培养得这么优秀,于是将征婚条件定为:寻不到1米6的、无独立住房的、月入2800以下的、大我一轮的……
无独有偶。最近,上海相亲角一位大爷又出惊句登上了热搜榜,这位大爷为93年的女儿“站台相亲”。他说,女儿现在在美国工作,征婚条件要看学历和人品。为什么看学历却不强调身家呢?大爷是这么说的:有学历就代表有钱,没有学历你拿什么去挣钱。大爷女儿的条件,也是真的很好了,所以大爷底气很足,言行举之间都透露着霸气。大爷自称自己的外甥一年挣三百多万,就是因为他是高学历。临了大爷说了这样两句话:五千块一万块一个月,就是讨饭啊!
相亲成功率那么低,可为什么父母们还那么热衷于到相亲角替儿女相亲呢?
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成家立业”“传宗接代”是衡量一个家庭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如果哪家的小孩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不知道有多少毫无相关的亲戚打着关心你的口号前来打探究竟,转过背去你的故事就成了别人口中的笑料谈资。
出现在相亲角的子女,名校毕业、工作出色、经济独立,从小就是父母眼中、口中说的“别人家的孩子”。看看中山公园的那位父亲的女儿,今年29岁,曾赴海外留学,现在高校任职。女孩父亲称,自己从一岁多就开始培养女儿,九岁英语过四级。
作为他们的父母,一直都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在孩子婚否这件事情上,怎么能落人后呢?如同家道中落一样让人难以接受,让他们觉得抹不开面。
另一方面出现在相亲角的父母本身就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看着同龄人一家人团聚含饴弄孙,着实让人羡慕。一边是天伦之乐,一边是对影成三人的无奈。对于他们来说经济不是最大的问题,精神上的孤独才是问题。
出现在相亲角的子女大都有出国留学或自己的独立居所,并没有长期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空巢老人在无班可上,无人陪伴的日子里,该如何打发这无聊的日子呢?
相亲角,排解的是父母的心事2017年一名母亲从外地到洛阳生活,因为在这儿没人说话,就常独自出去散心,6日晚竟独自在洛阳火车站候车大厅坐了一夜,这可把子女吓坏了。我同事的母亲来到广州一年时间出现抑郁症,不得已回到老家独自生活。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社会交往变成了仅次于心理卫生、健康状况和经济收入以外,影响中老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2011年9月8日东方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老年社交需求何处释放》的文章,报道了中老年人在宜家聚会的现象。其实不管是宜家聚会还是相亲角,不过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社交方式的一种,和那些广场跳舞的大爷大妈一样,不过是以这个为由头,到公园、广场里聊聊家长里短,相互打探别人子女的故事,打发漫长的日子,然后顺便帮子女找找对象。在没有子女陪伴的日子里,相互之间图个乐活。
相亲角,排解的是父母的心事相亲角里密密麻麻的相亲“简历”和川流不息的人员,犹如街边小贩,在你一言他一语的交谈中,父母们找回了往日的自信与潇洒。相亲角,作为一个新型的社交场所,父母们想解决的不仅儿女的婚姻大事,更想排解的他们想要脱离孤独寂寞的心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