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接触的胡赛尼的第一本书。我跳过他那本热之又热的《追风筝的人》,先选择这一本,原因其实也简单:作为女人,我更喜欢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
这是第一次接触关于阿富汗的作品。阿富汗战争持续了多少年,我之前从未关注过,从来也没有。对我来说,阿富汗很远,那是和我的生活遥不相及的另一个世界,如同外太空。战争,也不过只是新闻联播里长年累月的组成部分:塔利班,难民,饥饿动荡中的妇女儿童。
常常,这些现实中沉重血腥的事件,经过播音员不动声色的播报,变得飘忽而轻描淡写起来。这样的新闻,换不来我有心的一瞥,换不来我一秒钟的驻足。不过如轻轻掠过耳边的风,掠过,也仅仅只是掠过了,甚至都毫无察觉。
《灿烂千阳》的故事是从玛丽娅姆开始的。她年长莱拉差不多二十岁,莱拉尚未出生,她就已经跋涉在苦难的人生路上。她的人生,是背着私生女的耻辱开始的。这样的身份对任何一个人都不公平,但没人能选择出身,无论无辜与否,公平与否。
母亲自杀之前,时时提醒她身世的不光彩,提醒她要自知。但对于一个每周苦盼父亲的幸福的小女孩来说,只要父亲来看她,她的头顶上永远阳光明媚。那个每周准时出现在玛丽娅姆热切眺望中的男人,似乎带着全世界的光和温暖而来,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宠爱的孩子。
那时,生活伤害不了她。如果说伤害,或许只是母亲那一句句锤子般沉重敲击在她心上的话语。那时,随便母亲怎么说,玛丽娅姆只是不信。
很快,母亲用自己的死验证了玛丽娅姆的命运,而玛丽娅姆用自己的眼看清了世界,也看穿了之前父亲那近似完美的爱。
坍塌。
世界,未来,命运。不过一瞬。
一个陌生男人,接过十五岁的私生女玛丽娅姆的手,带着她走向她的新生活,她的未来,她如深渊般的命运。
十九岁,经历一连串的流产,玛丽娅姆生命中那日渐微弱的希望之火已成为一堆冷灰。男人肆无忌惮的折磨伤害,如履薄冰的日子。玛丽娅姆活着,也仅仅只是活着,被使唤着,被摧残着,有口饭吃,有口气喘。
对比玛丽娅姆惨淡的人生境遇,邻居女人新生的小女儿如同真主的恩赐。她已经有两个儿子,真主还要锦上添花,再赐予她一个花一般娇美的女儿。这位备受宠爱的女孩便是莱拉。
如果没有战争,莱拉的人生有无限可能。战争一来,先是两个哥哥齐齐在对俄战场上阵亡,接着心爱的男孩举家逃亡,再接着父母齐齐在家中被炮弹炸死,等莱拉在连连噩梦中艰难睁开眼睛,世界已是一片废墟。
她躺在一个多年来只有一个男人加上一个女人的家里,未来早已不可掌控。这个家就是一个深渊,莱拉很快跟随玛丽娅姆之后,掉了进来。
从最初的敌对不解,到最后玛丽娅姆为莱拉丧命,是爱唤醒了爱,爱照亮了生命。正如玛丽娅姆去世后,作者在书中写到的那样:玛丽雅姆就在莱拉自己心中,在那儿,她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我疼痛于这两个女人在残酷战争中的苦难,在残暴男人面前的苦难,在无望人生中的苦难。同时感怀这两个女人之间慢慢建立起来的爱和深情。玛丽娅姆如同莱拉的母亲,在炮火纷飞的屋檐和男人的暴虐下,用柔弱身躯和一腔热血养护着莱拉和她的一对儿女,直至最后走上断头台。
玛丽娅姆的死是一种奉献,更是对爱的一种回报。虽然我们爱一个人不需要回报,但爱会在重要的时刻做出选择。
战争还在继续,莱拉的生活还在继续。硝烟弥漫的前路上,父亲的话再次为莱拉驱散迷雾,只要活着,一天天活下去,人生仍有无限可能。
第一次触及阿富汗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第一次深切感受到阿富汗妇女不可承受的人生之重。祝福阿富汗!祝福阿富汗的母亲、姐妹和孩子!
我是浮生,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