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幸福大丰,桑榆风采”大丰区重阳文化周活动中,大丰老龄协会老年作家分会连续四天、不足一百小时推出了四个活动,在尊老爱老蔚然成风的大丰区,刮起了一股耳目一新的文化养老旋风。
10月25日《朝晖夕拾》新书发布分享会 大丰老龄协会老年作家分会成立于2023年6月14日,成立之初,老年作协主席卢群老师在与老年作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老年作家写作容易发表难。卢老师认为,每一个人的文字都值得被看见,老年作家也不例外。她要为老年作家出书的想法立即得到老龄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征稿启事发出不久,老年作协就收到了数十篇稿件,经过严格认真的筛选,最终采用了34位老年作家的41篇稿件,分为“散文世界”、谈文论艺”、“曲水流觞”、“小说天地”、“戏剧舞台”五个栏目。八十高龄的徐应葵老师为新书取名《朝晖夕拾》。新书发布分享会在大丰图书馆三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当老年作家们手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大丰日报》总编八十六岁高龄的陈德浒先生不仅题写了书名,更为新书的发布高兴得夜不能寐,即兴赋词《调寄沁园春》,并书写成书法条屏赠送大会:桑榆美,余热再生辉,永不歇肩。大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国同志到会分享了创作感悟:用好手中的笔,讴歌家乡,热爱生活,绽放生命,让文字成为自己最好的品牌。
10月26日,走进人民路小学,举办“书香浸少年 阅读润人生”系列讲座,与孩子们共话阅读和写作。老年人有着丰富的阅历,是国家宝贵的财富,老年作家对阅读写作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验,更是一个取之不竭的宝库,此次活动,共有六位老年作家走进人民路小学。大丰区作协主席冯晓晴老师做了《阅读照亮童年 写作相伴成长》国旗下讲话;卢群老师以《我最喜欢的一个字——青》为范例,讲述了“阅读、写作与成长”的关系;朱国平老师则引领孩子们在古诗词的王国里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新闻报道的时效与影响力、苏东坡的神奇魅力、孙悟空不一样的火眼金睛,孩子们从与老作家的互动中,对阅读和写作有了新体验,产生了新兴趣。而各位老年作家们也从中焕发了青春和活力。
10月27日,新丰镇文化中心“吴振林46年创作作品研讨会”。吴振林老师深耕戏剧创作多年,他只有小学文化,凭着对戏剧的热爱,以字典为老师,以生活为养分,近半个世纪以来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获得各类奖项无数,其中包括戏剧最高奖项曹禺奖,是个深受百姓爱戴的草根剧作家。这次研讨会,既是吴振林先生对自己创作作品的回顾与总结,思考与展望,也是大丰老年作家对吴振林先生作品的礼赞与学习。参会的老师纷纷表示,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折射与提炼,是美好生活的一面镜子。吴振林老师作品的成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今后在创作中,老年作家们也要以吴老师为榜样,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10月28日,“湿地晚晴,胜似春光”大丰老年作家分会走进大丰博物馆。这项活动,是大丰老龄协会会长夏继永为老年作家朋友们亲点的营养餐。活到老,学到老,成长到老。走进博物馆的各位老年作家们惊叹于现代科技手段展示的大丰古老历史,他们,为大丰独特的潮间带地貌而惊叹,为奔腾不息动静相宜的麋鹿而迷醉,为曾经在这里留下足迹先忧后乐的范仲淹而敬仰;为出土于此,验证追溯到数千年商业活动的郢爰而啧啧称奇,为施耐庵笔下的一百零八将的造型而拊掌叫好。各位老年作家们表示,不来博物馆,不知家乡如此博大,历史如此悠远。这里,就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是我们无论行走多远都无法忘怀的根。
从25日到28日,老年作协接二连三的活动,仿佛一阵旋风,吹过小城。老年作家们趣味盎然,热情满满。参加活动的各界人士,欣赏老年作家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敬佩老年作家笔耕不辍的勤奋态度。原来,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很精彩,在变老的路上,可以变得更好、更美、更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