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诗人不能做企业?NO!他打了我们所有人一耳光
人生无处不修行,
十载蒙尘十载僧。
山上浮云飘复定,
世间公道理还清。
物存大美何曾说,
心有雄文岂可轻。
老帅归来志犹健,
风华望眼正春荣。
您猜得出这首诗歌是谁写的吗?您猜得出这首诗歌是写给谁的吗?这叫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广告语,安徽黄山,天下无山,大视野,大格局,短短八字,叫人印象深刻。那么,这首诗歌背后的神秘写作者,也是这样,有大视野,有大格局,心胸宽广,有大帅和大将风度。我们不难看出,这其中简笔勾勒,但是浓墨饱蘸,短短数字,书写了作者对友人饱含的一种深厚的友情,和殷殷的祝福与关切之情,祝福张先生再启征途,风华无限,再造奇迹!
作者是谁?友人又是谁?
很显然,这背后有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人生无处不修行,十载蒙尘十载僧。人生走在哪里,无论在哪里,都是在修行,十年的蒙冤岁月,十年的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山上浮云飘复定,世间公道理还清。山上的浮云飘来飘去,又复位了,定在了那里,世间的公道总还在的,只要梳理还是会清清白白的,公道自在人心。
物存大美何曾说,心有雄文岂可轻。物质存在着大美,这不用说,心中有雄才谋略,有济世救人的经文,怎么可以轻呢?
老帅归来志犹健,风华望眼正春荣。老帅归来,依然壮志凌云,风华正茂,一眼望去,就像繁荣似景的春天。
当然,这是从字面意思上解读的,好的诗歌其实是不能解读拆分的,得好好吟诵,与此同时,还得紧密结合当时当地的环境来读。如此这般,也就要说说我们的作者和友人了。
没错,这首诗歌的作者就是北京领势投资的创始人周金旺先生,他所赠送的友人也非等闲之辈,而是物美集团的创始人张文中先生。
早在2018年5月31日,最高法正式宣告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无罪,这虽然早在意料之中,但还是让企业界为之欢呼庆贺。周金旺先生初见张文中先生,是在2017年3月的亚布力论坛上,给周先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张文中先生谈吐亲切,神情睿智,步伐沉稳,好像漫天飞雪中淡然挺立的青松。那是一个在江湖中满是传说的人,无论是在商业打拼中,还是在蒙冤寂寥时,都不曾屈服过,始终都怀着坚定的信念。今年3月,同样的大雪纷飞,同样的论坛,温暖如春的氛围中,张文中先生在论坛上朗读了他的公开信《丹心鉴日月,情谊满人间——给40年的信》,文情并茂,感人肺腑,赢得场上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这也也让创投界的周金旺先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张先生,一个企业家为了声誉与正义而上下求索,是怎样一种磊落情怀。
张文中先生蒙冤十二载,终于昭雪天下,来之不易。周金旺先生对于在遭遇人生重大逆境之中及之后的张文中先生,充满无比的崇敬。人生本就是一趟充满挑战机遇和艰难困苦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失去自由和尊严更为痛苦的经历,张先生这么多年,从高处跌落谷底,从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他选择与书籍做伴,抗击孤独、磨练意志、增强智慧,几百本书一亿多文字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即使身处监狱和看守所,仍然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取得四项专利,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此外,他还帮助年轻人正确面对逆境,鼓励他们自学并参加成人高考,众多朋友得到张先生的鼓舞,考取了单门课程的结业证书。
这是一种怎样的励志正能量!
这是怎样一本活的教科书!
正是在这样一种故事里,周金旺先生激动不已,胸中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提笔,挥毫泼墨,写下了那样一首诗歌,赠与张文中先生,以表自己的崇敬之情。随后,周金旺先生在自己的记事本写道:“今天,我们从事创业投资。我们深知,企业家是中国以及全球最为稀缺的资源,尤其是有着伟大理想、抱负与格局的企业领袖。因此,领势投资致力于支持领袖人才,成就世界级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家,若无胸怀天下的视野,企业家这个称呼无论如何也难以担当;若无坚韧不拔、玉汝于成的刚强毅力,也难以带领企业筚路蓝缕,迎接扑面而来的任何困难;若无感恩一切的平和心态,也难平和面对鲜花和掌声;若无融于血液中的企业基因,更难在千锤百炼后依然重新出发,打造一家基业长青的伟大企业!”
这是一个企业家与另一个企业家无声的对话!
这是一面镜子竖立在另外一面镜子前面。
是的,企业家也可以是诗人,诗人也可以做企业家。周金旺先生,为这一点作了极好的佐证和注解。周先生是一个有文人情怀的企业家,他所创办的领势投资也是一个企业文化浓厚的企业,十年企业靠建设,百年企业靠文化,我们相信,周先生必将带领他的创业合伙人,他的团队,把企业做强,做大。
作者简介:

在北京
嗨,大家好!我叫韩裕平,江湖人称九条命,屈原故里秭归茅坪镇长岭村人,典型80后,草根作者一枚。1985年大雪之夜,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历经童年苦难岁月,自小爱阅读,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高中毕业以后,开始边打工边创作,诗歌散文小说都有涉猎,有多篇短小文字刊于《工人日报》、《桂林日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屈原文学》、《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等。经授权,改编老电影《桥》和《地道战》,成书《桥》和《地道战》,出版有童话故事集《看——那个树洞》上下册,散文集《无声的尖叫》,诗歌集《情定花桥,留住乡愁留住你》,秭归作协会员,业余耍笔杆子,喝墨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微信公众号秭归文学、九条命儿,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