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看到某位微信好友发过任何信息了,无论是朋友圈还是私信。当然我跟她不熟,但是之前偶尔还是会收到她的信息。然而我不敢问,不敢问她也不敢问其他认识她的人,因为,她是一个重病患者。
我认识她的时候得知了她的故事。她和先生先后罹患癌症,先生又先于她离世,命运待她真是很薄了,但她依然保持着坚强乐观的心态,偶尔见她发朋友圈,总能感觉到正能量。如今微信已成了很多人的个人电子公告板,那么,她这么长时间没更新,是否意味着……?在我们的社会系统中,离世的人会被销户,但既然她的微信号还在,至少在电子世界里,依然有她的一席之地。
身处信息时代,我们拥有太多的电子身份。微博、微信、简书、网络银行、购物平台、旅游机构……我们在遍布全球的服务器里留下了自己的各种信息,喜欢的事、讨厌的人、买过的东西、到过的地方……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一个人离开人世后,可能会留下衣物、笔记、信件等,如果刻意抹去自己的印迹,在离世前完全可以把这些实物销毁,一切唯留亲朋心中。而现在,如果有这种愿望还能实现吗?看起来是很难了,拿我自己来说,就做不到,因为一些永远不再上的网络平台,我连账号都忘了。而即使记得,即使删掉了,服务器里也留着,虽然未必是永远。
这究竟是好是坏呢?对于希望在世上留下自己活过的痕迹之人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围城》中方鸿渐的父亲每天写日记,或夸夸其谈,或文过饰非,就是希望自己百年后子嗣们看到这些文字不但能记起他这位先人,还要心生景仰。然而我这种喜欢简单干净的人,只希望在肉身消失的同时,将自己在这个世界所有的物是人非也全部清除。每每想到身后尚有某个地方保留着某个“我”,心里就很不自在。潜意识中,“我”的这些数据,在我离开后就变成了垃圾,而我希望世界上的垃圾越少越好。
是因为我有“洁癖”吗?也许,但又不尽然。细想这个问题,更觉得它跟世界观有关系。
蚂蚁是我们熟悉的小个子的物种,但我们未必知道,每只蚂蚁的寿命长短相差很大。短的如普通工蚁只有几天,长的如蚁后则可达几十年。蚁后对它所在的蚁群贡献自然很大,但蚁后不过是在尽它的天职,和工蚁一样,做它该做的事。地球上有没有它的痕迹,对它并无分别。
在我看来,人,放到银河系中,也不过是一只蚂蚁。来了,该做的事做了,走了,就罢了。
真正有意义的是——在活着的时候搞清楚:这该做的事是什么,这些事该怎么做,然后把它们,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