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奇特的一生》结缘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在李源老师《听读书怪才解读21部名人传纪》里,第五堂课,李源老师专门介绍了柳比歇夫怎样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时间。说实话,我是一个有着严重拖延症情结的人,很多时候我都是到不得不要做事情的时候,才去完成自己要完成的事情,而同时自己又一边懊恼自己怎么会这样。
当我有意识来改自己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因缘到了,遇见了这堂听读课。话说回来,再一次看到我有多需要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啊。
所以,当我听读柳比歇夫的故事的时候,我对这位神人简直是顶礼膜拜。他究竟有多神?
柳比歇夫简介
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这位柳比歇夫。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全名为Alexander Alexandrovich Lyubishchev(俄语为Любищев,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他不顾政治迫害,做了大量工作来反对和批评当时属于苏联生物遗传学主流的李森科主义。还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生物分类学。
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所有的人,连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奇特的一生
我开始读此书
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是啊,人生是那么短,仅仅是听读了解柳比歇夫,已不足以满足我的探索欲,于是马上在京东上下单买这本书,说第二天到货。
第二天是周日,快下午六点了,我对快递小哥望眼欲穿,可是他还是没有来送件,想着这两天我们调休不上班,时间就是生命,那意味着我要过几天才能看到这本书,赶紧给快递小哥电话,很感谢他,他本来已经回家了,当得知我急着要这本书,决定马上给我送过来,还好他住在附近。很顺利地,我拿到这本书。一到家,我就打开了这本书。
书里,李笑来的推荐文有这样一段话:
这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所以我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读完了。掩卷之后,喟然长叹。对于我这种常人来说,这种大师的境界,正可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知易行难啊。
我和他同样的感受。掩卷之后,喟然长叹。这是怎样的大师境界啊。柳比歇夫是怎样
做的呢?
柳比歇夫如何做时间统计?
再次画上大师分界线。
下面是柳比歇夫的记录文字: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 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八日。
分类昆虫学:鉴 定袋蛾,结束–二小时二十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一小时五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三小时 二十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五分, 《消息报》–十分,《文学报》–二十分;阿·托尔斯泰的《吸 血鬼》,六十六页–一小时三十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 《沙皇的未婚妻》 。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四十五分。”
不要以为就是简单的记录而已,记录时间花费,真实准确的记录下自己每项事情所花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要统计,分析,反馈。
柳比歇夫每周、每月、每年、甚至每五年都会对自己过去的时间统计进行阶段性总结,单单是年总结就会耗费他3小时以上。每一次总结都清楚地显示出时间的用途,他足以了解自己在一年中能做成多少事情,从而对下一个目标进行调整与规划。
待完成的工作 读过的书 每年工作的时间单单看这几张图,我就明白为何我对我过往的种种,很多已经记不太清楚,读过的书,印象已经不太深刻的原因了。。。
我的行动
我的时间记录一 我的时间记录二看完这本书,我就开始行动了。算一算,截止到今天,已经行动了第14天。为自己鼓个掌。
在这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记录中,我发现自己对时间的敏感度和觉知度提升了很多,做事情更加有效率,对时间的目标感更强。我更加清晰我自己的时间去了哪里,开始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时间分配均衡,陪家人的时间,工作的时间,学习的时间等更平衡。现在对当下做什么事情的安排更清晰,要做的事情与当下的契合度更高。我现在更注意重要的事情集中某个固定的时间段来做,自己状态非常好和状态不好的时候,自己去做什么,更清晰。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改变自己以前很多的行为模式。
行动之后,才知道记录时间让自己发生多么大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最难的不是记录,而是坚持。说实话,好几次我都不想记录,很多时候,我是事后补记录,有好几次,自己的惰性上来,都不想记录,但是我还是让自己拿起纸和笔,写下自己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这份坚持与自律,都让我自己很有成就感。我以前是一个很难做到坚持的人,现在看着自己一天天记录时间,写下来的纸的厚度也在增加,我非常开心。我知道,自己一天天的坚持,就是在沉淀自己生命的厚度。
我还需要提升的地方: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记录时间,我看到自己需要调整的地方,如下:
- 在当下及时的记录时间,这样对时间的把握更精准。我很多时候都是事后补记录,时间的准确性就有偏差。
- 对记录的时间做总结,我算是开始在执行记录、分析时间,但是并没有对自己在每个事项上的时间做总结。
刚好在简书上看到另外一位朋友分享她一年多来记录时间的收获,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需要调整的地方。就她写时间记录这篇文章而言,她最后对本文做了时间成本核算:
合计:7小时。其中:
构思:1小时;
写稿(共三稿):2.5小时;
拍图、找资料:1小时;
向小伙伴收集反馈:1小时;
与好友深度讨论:1小时;
配图、校对错别字:0.5小时。
人要改变,走出舒适区,对人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人天性追求安定,安全感,其实只有不断的成长,不断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是最大的安全感。这份安全感,不是来自外面的房子,车子,工作,存款,长相,家庭,父母,等等,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心。当我们的行为和时间同步,如四季轮回一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想,我们的人生结出来的果实,一定不会辜负我们曾经的岁月。
愿我们都很好的管理好我们的时间,不负年华不负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