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峄阳贺氏族谱》中的第二篇《序》。作者是“伯三公五世孙百英沐手序”。作者是伯三公的五世孙百英,他在沐浴手以后作的《序》。作《序》之前,他先把手洗干净了。这足以彰显百英对《贺氏族谱》的恭敬。
“常思祖宗世远而难辨,子孙绵邈而易忽。族众而无统,何以联涣之情?谱废而不修,何以昭敦睦之谊?伏念吾高祖。”我曾经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祖宗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辨别。子孙因地域遥远而容易忽视。族人众多,却没有系统,靠什么来联系分散开来的亲情呢?族谱荒废却不编纂,靠什么来亲善和眭的交情呢?我跪在地上,深情地怀念我的那些高高在上的祖宗们。
“伯一公兄弟三人,自汴扈宋高宗南渡,居槎湾,瓜瓞连绵,愈传愈盛。至英五世,延蔓成林。于是详核考证,遡流穷源。”伯一公兄弟三人,从河南的开封启程,随从宋高宗赵构南迁,在槎湾居住,子孙昌盛,愈传愈盛。到了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世了。人口还在不断地扩展,像树林一样茂盛。于是我就去考查取证翔实的材料,追溯贺氏的源头。
“自宋以前,宗谱亡失,莫可稽考,又恐讹传,故痛加考查,始得详定。”在宋朝之前,《贺氏族谱》已经丢失,不可考查。因为又担心错误地传说,所以我痛惜地加以考查,才得到了详细的定论。
“仅效古欧阳,五世为图秩,然而无紊。虽有参商异地披图,庆于一堂,族属推明庶免攀援附骨。”我只是效法欧阳氏的古谱,以五世孙自居,作为谋划次序的立足点,然而却不乱。即使有在外地的情感不和的亲友,看到我的意图,也会欢聚一堂。同族的亲属查明,或许可以避免他们不顾骨肉之情的后果。
“愚夫愚妇,亦得以知尊卑上下之分流,属相关各有序也。敢不敬乎?敢不辑乎?”即使是愚昧的男人和妇女,通过族谱,他们也可以知道尊卑上下的分流。属于哪一支的,都有各自的排序。他们敢不敬重吗?他们敢不让把名字辑录在族谱之上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