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挂晓云轻”。凉,即凉意,挂,悬挂。“凉挂”即凉意如帘帏悬挂在空中。一般来说,凉意乃抽象之物,轻而飘袅,只可以用触觉感受到,视觉上是无法看到的,而作者在这里把凉意比作帘帏之类轻而飘袅的东西,除了把抽象之物转为可视之物外,凉意轻袅之神韵亦是描摹的入木三分。“凉挂”这边,化虚为实,同时,由触觉转化为视觉,用了通感的手法。“晓云轻”乃实写。这样,首句便是虚实结合。
“声度西风小”。(风)声传来,秋风弱小。由风声之小而判断出秋风强度之弱小。“小”字乃视觉层面的形容词,用来形容风之弱,亦是化抽象为具象。
“井上梧桐应未知,一叶云鬟袅”。井上的梧桐还不知道秋天的到来(依旧青葱蒙密),只有一小片落叶在风中飘袅,如同云鬓在风中飘袅。此两句颇具梦窗词的特点。在遣词造句上,吴梦窗常常用自己的心理主观意识来描绘客观之景。梧桐还青葱未黄,这是客观存在之景,而他却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揣测,那梧桐应该是还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了吧。而在艺术思维上,吴梦窗通常会打破惯有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转化为虚幻,将常人眼中的虚幻化为实有。如这里的“一叶云鬟袅”,一叶于风中飘袅,这是实景。而将之比喻成云鬟于风中飘袅,则是虚幻。又例如前面的两句“凉挂晓云轻,声度西风小”,凉意,西风,都是不可直观的虚幻之景,以“挂”“小”着之,将其化为可供直观之实景。“一叶云鬟小”,这里的“云鬟”,是过度全词的线索,暗示作者心里有位牵挂的“云鬟”佳人。
接着转入下片。
“来雁带书迟,别燕归程早”。雁来燕去,本是客观之物候。而作者却将雁的归来认作是来捎带书信的,还嫌归来迟,其实年年雁来,时间都差不多,并无迟早之差别,这里无非是因为作者心中牵挂“云鬟”佳人,而产生的时间上的焦虑感。将燕的别去认作是归去,还归去得这么早,而人却淹留此地不得归去,人不如燕之感渐浓。这两句也符合之前所说的梦窗词的特点之一,用自己的心理主观意识,来描绘客观之景。
“频探秋香开未开,恰似春来了”。作者心中郁结,百无聊赖,因而频频窥探秋菊是否开放。这一举动的目的是啥?且看下句,“恰似春来了”,当秋菊开放之时,便是花香飘满,这不就恰恰跟春天很像吗?作者这里以春天之来,暗喻希望自己的春天也能到来(与佳人团圆)。“春天”一词,多少也具有归聚之寓意,例如王维的《山中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之语,又例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之语,都说明了春日乃是团聚之好时光,切不可错过。
全词在章法上基本没有时空上的混杂,除了最后一句“恰似春来了”,其他都是按照现有之时空递进。这在多时空跳跃,错综复杂的梦窗词里,算是比较少见的。在遣词造句上,本词用词较为轻淡,这在色彩华丽,装饰性极强的梦窗词里,亦属于比较少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