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音乐比较挑剔,重视旋律和意蕴,一般情况下偏爱旋律优美,歌词“走心”类型的作品,还执拗地宣称自己“爱曲不爱人”——只爱每个创作者最好的作品。但如果某音乐人或某乐队能让我有五首以上反复听的作品,我便认为自己喜欢他们。
整理歌单时,我统计了一下自己喜爱的各位歌者的作品数量,结果惊讶地发现在 Within Tempatation的名下,我竟然足足收藏了17首作品!喜爱之情毋庸置疑。
Within TemptationWithin Temptation是一支荷兰的乐队,“哥特风,美声金属”是他们的标签。主唱Sharon den Adel的嗓音浩渺空灵,宽广幽美,扎实有力,可柔美可狂野,仿佛从天而降的声音,配合磅礴的电子乐、辉煌的交响乐和恢弘的人声合唱,能营造出宏大的史诗般的意境,确并不拘泥于某种主题,首首都是大片即视感。听他们的作品,我常常忘记去关心歌词和内容——仅旋律、编曲和Sharon的神仙嗓音就足以让人心无旁骛了。这也难怪——我本来就偏爱旋律跌宕起伏、抒情淋漓尽致的戏剧性风格。
但不知怎的,我觉得他们的作品不适合在短期一直反复听——也许因为每首作品都太过饱满浓郁,如同饕餮盛宴不可日日享用。
这支乐队作品很多,乐迷们各有所好。简单分享一下我喜爱的作品(我按照风格稍微进行了归类)。
初识Within Temptation, 是高中时在一本英语阅读杂志上读到了《Memories》的推荐,一听即爱上。这是一首适合在雨夜听的歌曲。Sharon从天而降的抒情嗓音包裹着伴奏音符,宛若回忆缠绕着雨滴和泪珠,穿过如墨的夜色,颗颗砸在心头。在静默的时空里,思念如夜雨一发不可收拾。
《Angle》抒发失恋之痛,风格有点类似《Memories》, 但是抒情上更直白一些,没那么空灵飘渺。开篇伴奏宛若阴云密布的天空,有山雨欲来之势。Sharon的唯美声音从头到尾都高悬在空中,随着伴奏里紧密的鼓点和浩瀚的人声,铺天盖地地砸下,宛若瓢泼大雨。
《Say my name》则显得飘渺深情。伴奏做得很精致,配合歌词旋律加入了叹息声、呢喃声等特殊的音效,把氛围渲染得神秘空灵。跨越时空的呼唤,声声入耳,虽未声嘶力竭,却制造了感情上的痛彻心扉的撕裂感。
《Fire and ice》由浅入深,情绪上层层递进,高潮部分排山倒海。在这首歌中,Sharon抛弃了嗓音中的空灵唯美,使用了有戏剧张力、充满表情的声音,略带哭腔,把失恋唱得如同世界末日、宇宙崩塌一样,让人陷入冰火之中,淹没于入骨入髓的悲伤。听完禁不住也要叹一句——“I'm breathing but why?”
《The swan song》《Forgiven》和《Our farewell》则有着伤怀唯美的曲调和深情款款的表达。但就算是节奏舒缓些,曲调柔美些,也有非常震撼的华彩段落的呈现;充分展现了Sharon声音的优美——中低音细腻婉转,高音飘渺悠扬亦可坚定有力,偏于流行美声的风格,个别唱腔有点像Sarah Brightman。
《Pale》是我特别钟爱的一曲——如同一段细腻的内心独白,唱出每个普通人的心声。开篇部分Sharon的嗓音裹在大提琴绵软的音色里,与旋律一样带着苍白无力感。唱到“have to stand up to be stronger”,情绪才随着音调一起上去,仿佛给自己鼓劲儿 ; 直到不急不缓的鼓点带着一种行进的节奏奏响,才真正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安定踏实下来,决心继续出发,通过奋斗让一切好转。然而这种踏实并不是持久的,他依然在不断同自己的无力感作斗争——Oh the night is too long / I have no strength to go on / No more pain I'm fading away / Though the mist I see the face / of an angel who calls my name / I remember you're reason why I have to stay——这也是整首歌最温暖最触动我的部分。曲末,他终于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相信一切终将好起来。这首歌可以献给那些忍痛前行的先驱者、奉献者和奋斗者——哪怕脚下是荆棘,哪怕常常迷茫和疲惫,他们的前行的步履也不曾停歇——心中那份柔软的牵念是他们责任感和动力的最终来源。
《Somewhere》用庄严肃穆的伴奏和Sharon凄婉的高音,塑造了一种在无限痛苦和迷茫中依然不离不弃、坚定找寻的精神。I'll find you somewhere / I'll keep on trying till my dying day 字字掷地有声,仿佛一个坚定的誓言——曲末的转调部分则更强调了立誓的庄重神圣。
下面这几首风格宏大,仿佛科幻或战争大片,提神醒脑,给人无限遐想。
《Hand of sorrow》前奏里的弦乐特别辉煌好听。清澈的钢琴伴着Sharon优美的声音响起,猝不及防的打击乐的加入仿佛突然勾起了所有的爱恨悲欢,音乐的整体氛围虽然盛大华美,却难掩苍凉感和幻灭感。曲末,所有的热闹散场,只余了空寂的钢琴声。
《The truth beneath the rose》是一首赎罪之歌,Sharon苍凉华美的高音丝绸一般缭绕在节奏感极强的鼓点周围,直击灵魂。末尾的人声合唱和交响乐让此曲更具史诗感。
《Our Solemn hour》气势宏大悲凉,适合描绘战争场景。Sharon的声音时而强调有力感,时而又突出无力感。很久以前我看到有网友说“她的声音好‘疼’啊”,在这首歌里,是的。
《Shot in the dark》里Sharon使用了一种恨恨的带哭腔的语气,仿佛一个被孤立、被背叛、精神世界坍塌的人使出全部的力气质问苍天,带着一种悲壮的反抗精神。但全曲并非只有一种感情——中后部分一段飘渺的反复吟唱“I feel you faded away ”让全曲的发泄有了一个柔情的出口。之后回归更加强烈的悲愤之情,达到全曲的高潮。听后十分减压,顿感满血复活。
《Stand my ground》开篇就是恢弘的人声合唱和激昂的打击乐,把气氛抬得很高。Sharon用有力的声音塑造了一种坚毅而孤洁的精神——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坚守领地,决不逃避。
《See who I am》依然是打击乐+管弦乐+人声合唱伴奏的史诗般壮丽的风格。Sharon的声音若高高飘扬的旗帜,突显出坚定的信仰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The world is in our hands / this is not the end."
听过了撕心裂肺的呐喊和婉转柔情的诉说,听过了忍痛前行的执着和一往无前的豪迈,请稍微平复心情,静静地品味下面这两首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
《Never-ending story》的曲调相对平缓,唱法有叙述感,使用的高音很少。曲中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相处的哲学问题,视角独特,风格确独树一帜。朝代更迭,万物更替,多少风流人物终究逝去,地球却一直存在并见证着一切。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给予也索取。人类只是小小的角色——We are part of a story part of a tale / Sometimes beautiful and sometimes insane / No one remembers how it began. 我们的生命之于地球,之于宇宙,如同尘埃,终将被遗忘,但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留下印记——Everything we do, is not in vain.
《In perfect harmony》是一首从伴奏到嗓音都恬静圣洁的作品,有着童话一般的氛围,让人听后飘飘欲仙。伴着淡淡的鸟鸣声、柔美的笛声和清澈的竖琴声,Sharon的神仙嗓音幽幽响起。故事发生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人类婴孩降生在森林,森林养育、庇护他,满足他的需要,古老精灵让他成为树木和精灵之王,作为森林中的唯一人类,他与森林其他生命和谐共处,in perfect harmony。曲末,余音悠悠,鸟声啁啾。
闭目聆听,心旷神怡;睁开双眼,却无法回避那肆意蔓延的澳洲山火,不断爆发的瘟疫,铺天盖地的蝗灾…… ln perfect harmony 目前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期盼;2020年的我们,距离天人合一的和谐的境界尚远。
2020.2.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