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预习方法
01 看新学期教材
教材预习就是通过阅读新教材,提前熟悉知识点、公式。这种方式是最传统、最普遍,最常用的预习方式。
优点
简单明了,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
缺点
①课本内容单调,预习形式缺乏变化,容易走过场,实际没有学会。课本内容过于简单。
②数学书内容比较详尽,适合看书预习;物理、化学书内容过于简单、笼统,没有实验过程,也没有原理详解,课后更是没什么习题,仅仅看书,根本无法达到预习效果。
02 做题式预习
预习的较高层次是练习,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用做题来检测预习的效果。起码要做到会做教材后的前几道习题。
若孩子会做了,说明自学能力在提高;若不会做,没关系,很正常,上课后老师讲到这里竖起耳朵听仔细就行。
优点
将预习的效果落到实处。有助于巩固预习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缺点
①考验学生的自觉性。惰性使然,不是作业,孩子可能懒得做题。
②更考验孩子对各科的学习兴趣。偏科的学生可能只愿意凭个人喜好,有选择性地做题。
03 提前背诵重点课文
“提前背诵重点课文”是比较直接的预习方法。为了减轻上课后的负担,一些语文老师会提前布置背诵篇目。
优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提前诵读、背诵新学期重点课文,不仅为新学期减少了背诵任务,还能通过提前预习加深记忆、加深理解,一举两得。
缺点
在没有讲解和学习情况下的提前背诵,常常就靠死记硬背。在缺乏理解的情况下盲目记忆,可能会耗费过多时间。
04 讲授式预习
由下图的“学习金字塔”可以看出,传统方式的听课、看书都属于被动学习,而令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的最佳方式就是——自己当老师,将所学传授给他人。
8种整理错题的方法
01 “错”在心中,“本”在心中
如果只是想模仿别人弄一个错题本装装样子就算了,一些孩子的错题本上边只有三个字——“错题本”,实际积累的错题并没有多少。
在执行之前,要有这样的决心:错过的题我一定要记住,记在脑子里,记在本子上。
02 很厚很耐用
不要买一本很薄的本子糊弄自己,要知道在上学的时光里,每一年会遇到多少题,做错多少题,累积下来会有很多的题量,所以选用的本子一定要很厚很耐用。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使用多个小本本导致顺序混乱和遗失的问题;二是遇到和以前相似的错题可以对比查看。
03 分科整理
不要这一题是数学,下一题是化学,再下一题是物理,这样太混乱了,成了大杂烩了,对自己一点帮助也没有。
一定要分本子或者在一个本子里划分区域整理错题。
04 错误分析,认清自己
理错题集就是把自己平时和考试时做错的题目抄下来,不仅要把正确的答案写上去,还要把错误的答案加上,然后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忽略了使用的条件范围?或者因为粗心计算错误?
错题集,就像一张药方,既有“症状描述”,还有对症下的药。
对比错题集,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巩固,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05 每一题标好题号和类型
每一题的前方留出一厘米的空白边距,用以标注题号、类型,以便以后查找。
06 定时重新做一遍并标注
错题本,一定要回顾和温习,最好的方式是再做一遍,做再多新题也不比这样做有用!
这些错题都是自己最容易犯的错误,知识就这么多,弄清楚一点,就多会一点。
同时,每做一遍,总会发现一些题仍然会犯错,这时候在题号前面用1颗星标注一下,再看看为何又做错了,一定要弄懂弄会。
复习时,如果时间来不及,着重看那些前面标注有星星的题目,重要等级题目一目了然。
07 好题也可以是“错题”
题集的升级版就是不仅有错题,还有“好题”。相信阅尽题海的孩子都会对一些题记忆深刻:
有的需要全面细致的分类讨论,稍微考虑不周就会坠入陷阱;
有的看似计算量庞大得吓人,其实反向思维,将答案代入其中也不过小菜一碟(这种情况在选择题中尤为突出);
有的条件众多,刁钻古怪,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放下畏惧,步步为营,也可以得到大部分的步骤分。
收集好题可以让你摸清出题者的思路和惯用的考查手法,识破其中的陷阱和伎俩。
08 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要学会和同学交换错题本,寻找成绩和自己相似、或者比你好的同学。
和自己成绩相似的同学,一般犯的错误都类似,看看他是如何分析和解答的,是不是比你理解得更深刻,解题方法比你更巧妙!
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一般他做错的题,可能你做错的概率更大,提前看一看,避免以后出错,为何不抓住这种机会呢?
来源: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衡水名师卷
名校资源共享 名师匠心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