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河 | 讲述“米线西施”的故事

青河 | 讲述“米线西施”的故事

作者: 青河1964 | 来源:发表于2020-01-07 15:58 被阅读0次

图/青河    文/余正安 张继敏

自信阳光的恩典美味馆老板彭冰玉

        上大学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一个很不起眼的面店,叫“春雪面馆”,从早到晚,吃面的人络绎不绝。为什么,因为吃一碗“春雪面”,能引起无尽地思乡恋乡之情。回到家乡后,过早就喜欢吃那火辣辣的襄樊牛肉面,久而久之,肠胃出现了问题。于是,我发誓不再在外面吃早餐。一次偶然的机会,同事推荐给我一家“可以喝汤的粉面馆”,吃了一碗米线,那个“爽”劲,简直无以言表!时间长了,我跟面馆老板也混熟了,而且知道了她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鱼丸米线

        懵懂女孩,她用青春历练人生

        小老板姓彭,叫冰玉,是一个三十来岁很阳光的女孩。她说,她在外历练了多少年才回来开面馆的。呵,好家伙,小小年纪还历练呢!第一次出远门时,拿着家里给的100块,姑姑说100块钱怎么出门?就又给了200块。就这样,她便扛着一蛇皮袋行李,和几个同学一起挤上了去襄樊的班车。那一年她才十七岁,年迈的奶奶跟着班车走了很远、很远。没想到的是,那是她与奶奶的最后一面……

彭冰玉清洗猪大骨与鸡骨架,熬制米线骨汤。

        来到襄樊,投奔到亲戚家,几个同学有的睡桌子,有的睡地板,还有的睡条椅。两三天后,她们等来了第一份工作,在阳光美食城当服务员,这样待了两年,奠定了她从事餐饮行业的基础。19岁南下,觉得应该要学点真本事,所以她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进工厂当打工妹,而是选择餐饮,积累经验。不会说广东话,就买来复读机,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学;不会电脑,就利用下班时间,学习电脑基础知识。通过不断努力,终于从服务员干到了迎宾,又从迎宾做到了电脑文秘。

配制素菜金针菇、豆腐皮、菠菜等

        2004年,彼时的她已经为人妻,小孩也一岁多了,因为学历有限,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她没有选择在家里当一名全职妈妈,而是选择北上打拼,刚去北京不久,生活就给她一记重拳,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经济上出现问题,丈夫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用了,她便担负起赚钱还债的重任。

为客人做一碗纯正鱼丸面

        米线西施,她用良心做活生意

        回到家乡,干过烧烤,卖过化妆品,但生意都不景气。几经周折,她决定在开一家养生粉面馆。养生粉面馆,对于年轻人来说算是小众了,但是它让我想起了杭州的“春雪面馆”,同样的良心馆子,同样让人放心的老板。粉面馆开在县城老自来水巷子偏里面,一条红色的横幅格外显眼“能喝汤的米线”。第一次去时,我寻着这横幅走了进去,店铺装修简单,但干净、清爽。一进门,就见老板娘笑脸相迎,看起来二三十的样子,熟悉之后才知是位七零后。她热情地递上菜单,边询问我的口味和要求,边介绍她家的特色美食,暖暖的笑容,让我这个陌生的食客如沐春风。时间近午餐的饭点,人稍多,我随意挑选了一碗鱼丸骨汤粉丝,不一会儿,老板便麻利地把超大一碗热腾腾牛奶色汤底的蔬菜鱼丸面端上桌来,虽然是鱼丸面,但是香菇、蔬菜等配料一应俱全,分量足到吓人。老板说:“这个汤你可以放心的喝,我用新鲜鸡骨和扇骨过水去腥后加生姜熬制了六个小时呢,加上秘制胡椒酱,味道鲜美的很!”尝了一口,微甜的骨香和一丝胡椒的辛香,加上一点点陈醋,汤味鲜美。很久没有放心大胆吃过外面的饭,尤其是汤汁之类,这一碗醇香的鱼丸骨粉,从胃暖到心!

顾客就是上帝,就是衣食父母。

        后来,早餐基本上在这家面馆解决,骨汤下肚,肠胃舒服。除了鱼丸面,还有骨汤基围虾米线,基围虾不仅个头大还新鲜,偶尔想吃一点重口味,就加一些自制油辣酱,香味扑鼻,醇厚微辣,如果拌饭,想必效果也不错。不得不说的还有番茄米线,在骨汤的香甜基础上,增加了番茄的微酸和醇厚,是开胃的不二选择,一碗番茄米线下肚,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再来一个肉夹馍,老板自己和面烤制的肉夹馍又是一大亮点,在西北口味基础上,稍作改良,使肉夹馍没有了肥腻,取而代之的是芝麻和油辣酱的辛香,搭配土豆片和蔬菜,吸油、健康,老人小孩都喜欢。

寒冷的天气,吃一碗热烫烫的米线,既实惠又暖和。

        因为老板为人大方,做事利索,长的可爱,笑容可掬,认识的人都喜欢称呼她“米线西施”。丈夫是一位教师,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在学校,无暇顾及她的生意,所以生意上的事情,早就习惯了一个人打拼。因为是小本生意,店里没请服务员,没有帮手,选骨、熬汤、配菜,前台后厨都是她一个人,风风火火地进,风风火火地出,虽然忙碌,但井然有序。边唆着粉,边听“米线西施”诉说着创业路上的那些事。

扫码支付,快捷便利。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生活的重拳,不会打倒有信念的人。经过对保康餐饮市场和人们饮食喜爱地考察,她南下广州学过煲汤,西去决定去西安学过面点。听一位食客讲,让她记住“米线西施”的,是一次她点了一份凉皮外卖,没过几分钟,就有人开着车将凉皮送到她跟前,“米线西施”说:“面和粉都要吃新鲜的,坨了就不好吃了。”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只要一个电话,她一定给你送来最新鲜美味的凉皮。就这样,她收获了许多粉丝,有了稳定的客源,因为她是在用良心做生意。

小彭老板是个实在人,有客人建议根据本地口味,做猪大肠米线。小店就她一个人打理,没有时间清洗猪肚,她请在家的母亲把肥肠洗好、煮好,再从马良带到城里。客人吃后,感觉极好,她按十五元一碗计算,丈夫帮忙时说,一百五十块钱买的猪大肠,总共煮了两大碗,卖了不到二十碗,很不划算。小彭说,做生意有亏有赚,客人经常来照顾我们,想吃就满足他们,只当是帮忙了的。客人听后坚持要补一些钱,她坚决推辞了。

        面馆老板,她用品质赢得人气

        度过艰难时期的她,如今成了老板,依旧是年少模样,曾经扛着蛇皮口袋范追绿皮火车的经历,睡地板、熬夜学艺的经历,看似说的云淡风轻,但背后打拼的心酸和艰辛实在是让人由衷敬佩。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不愿意付出,害怕离开父母无法生存的年轻人,在家里蹲着要车子,要房子,要票子……。试问,谁的父母容易呢?不劳而获得期望,恰恰显示出胆小、自私、无能的卑微,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不自立自强,谁能帮的到你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怕的,就是没有能力还只想着天上掉馅饼。贫穷不要紧,出身卑微也不要紧,最关键的是,你有没有能力自食其力,有,而且不忘初心,一心向善,充满阳光么总有一天,属于你的美好生活会如期而至。那时的你,没有浮躁,没有卑微,没有锋芒,有的只是一如既往的阳光,还有云淡风轻。位于深巷里的面馆生意客流如潮,盛名远扬,何也?“米线西施”一语道破真谛——品质。对,品质,赢得了人心、赢得了人气!

给客人端上一杯家乡的热茶

        一碗纯粹的春雪面,一碗醇香的骨汤米线,一样的沉淀着故事,一样的温暖着在外打拼的你我。

恩典美味馆,西安特色小吃。

   

老自来水道子

   

相关文章

  • 青河 | 讲述“米线西施”的故事

    图/青河 文/余正安 张继敏 上大学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一个很不起眼的面店,叫“春雪面馆”,从早到晚,吃面...

  • 晓露轻湿衣(一)

    情感故事,每天轻轻为你讲述! 我爱吃米线,大店也去,小摊也光顾。相较于诸如舌尖过桥米线店、香久伴过桥米线店这样的大...

  • 米线的故事

    今天特别想吃米线,就拿了一包冲泡的米线,结果还是没吃成!不禁想起了米线的故事! 原本在家吃米线是一...

  • 西施的故事

    古今中外,都留传西施的,故事。 西施的,美丽,让无数男人,看到了,她的,美丽动人的,身材。都会,被她迷倒的。 在古...

  • 西施的故事

    草色青青,杨柳依依。远山青翠欲滴,绿水清澈见底。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最迷人。更迷人的是,在这个生机勃勃...

  • 西施的故事

    我叫西施 不是长的好看的那个西施,我的长相用最直观的话来说,根本比不上那个大家熟知的西施半步。 而且我俩职业也各不...

  • 西施故事

    话说春秋年末,越国古都诸暨城南有个竺(zhu)罗山,山不高而俊,林不密而秀。竺罗山下有一条很清澈的,很小的,自北而...

  • 兴亡自有时,何苦怨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讲述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误国...

  • 国庆期间抖音爆红的“过桥米线西施”是怎么火的?

    国庆期间抖音又催生了一位红人“过桥米线西施”,甜美的笑容、清丽可人的容貌更被网友评为堪比angelababy!与...

  • 历史故事点滴

    这是传说中西施故里西施和郑旦对镜梳妆的四眼井。西施和范蠡一段传奇唯美的爱情故事,不知道传说中的故事最终的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河 | 讲述“米线西施”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ar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