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有“天启四骑士”之说: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人类自古以来共同面对的苦难,也就这四种。而今天,除了死亡仍旧无法避免,其他三者似乎都在渐渐隐去。
瘟疫、战争和饥荒在渐渐消失,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人类在苦难中的感受,以及在其中产生的人性变量,从此也被遮蔽了。这不仅是一个遗憾,更是一种危险。
人性恒常。生活在繁荣、安全和进步中的一代人,是经受不了人性阴暗面的突然反噬的。
记得刘慈欣和科学史交手江晓原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辩论。辩题是:如果世界末日到了,只剩下他们俩和现场的一位女主持人,“我们三人携带着人类文明的一切,而我们必须吃了她才能够生存下去,你吃吗?”
刘慈欣的选择是:吃。因为全部文明,包括莎士比亚、爱因斯坦、歌德等都在他们手里。“只有现在选择不人性,将来人性才有可能得到机会重新萌发。”
而江晓原的选择是:不吃。如果吃人,我们就丢失了人性。“一个丢失了人性的人类,就已经自绝于莎士比亚、爱因斯坦、歌德......还有什么拯救的必要?”
站在今天看,江晓原交手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真到了那种绝望的时刻,刘慈欣会怎么选?江晓原会怎么选?我们又会怎么选?谁能知道呢?
这是我们要读书的一个理由。书籍中不仅记载了苦难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们还保留了苦难下人性的状态。瘟疫、战争和饥荒,不难想象。但是那种情况下的人会变成什么样子,经常会大出我们所料。
通过阅读,我们不仅可以看见苦难,还可以考问自己在苦难中的人性,进而可以想见人类从苦难中穿越而出的庄严面貌。
阅读苦难的一个附带效果,是让我们不再幼稚。看到更有质感的现实图景,能惊醒各种粉色的梦。
今天我们看到的苦难,只是前人的日常。
我么须谨言慎行,栽培善念,以免我们今天写下的一段得意扬扬的文字,让后世的人看见了,悚然心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