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参加了某自称全国性的文学大奖赛。起初,我犹豫再三,但经不住妻子一旁不停地撺掇,最终还是报名参与其中。起先,让我反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组委会一番充满争议和铜臭味的议程安排。组委会想通过点赞数量,以考察作品受众人喜好的程度本无可非议;但通过花钱卖礼物从而折算成点赞数的做法,让人们产生些许负面的联想。
当然,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商品,它的好孬同样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这无需争议。但举办全国性文学大奖赛,掺入了金钱好像有所不妥。起码让人们感觉不够严肃,有些不伦不类。是啊,现如今是商品时代,没有人或者单位愿意毫无功利之心去举办各类活动。况且组委会最终还是要兑现颁发奖品的承诺,也需要一些现金支持,适当地赚得一点金钱也是可以理解,但不能不设门槛毫无限度,让人们误以为诗文质量并不重要,用金钱也可以赢得好的名次。
有的参赛者,为了增加点赞数,保持自己领先的优势,疯狂地花现金为自己送礼品,有的甚至一天之内,连续多次为自己购买礼物,明目张胆地累积点击量和点赞数。我先不说这位兄台作品质量如何,你此番露骨地操作,连我这一同参赛者都感觉脸上麻酥酥地有些不好意思,自己难道没有丝毫不妥的感觉。我很想问一问,为了名次连自己的脸面都不要了吗;你此番明火执仗地操作,不觉得有悖先人明理知耻的古训吗,有辱了文人雅士本来应有的含蓄与斯文,让圣贤之道蒙受耻辱。
组织者,也有疏漏之处。应该将相关条款规定得更加细致,让个别不谙世事者的不当行为难有可乘之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起码应当增加禁止自己为自己打赏这一条,以免出现令人尴尬情形。如果这只是组织者一个无意识的疏漏尚可原谅,如果这是组织者为了赚取经济利益有意为之或者放任此种情况发生,那同借此机会,以此为引子肆意敛聚钱财何异?如此操作,既无助于实现本次活动所倡导的,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之目的,又难以借此机会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甚至还有可能误导一些年轻人。这种操作极易让人觉得诗文内容与质量不重要,只要你上交的礼物与款数足够多足矣。
中华文化传承悠久,如今还算是一片净土。它承载着先贤治国理政的思想,诸子百家的理念引导人们从善如流;同时,也无情地揭露了残暴的统治者漠视人民疾苦、盘剥百姓财富和残害人民生命的暴行。陶渊明宁肯躬耕乡野,辞官不做,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诗句,让许多文人骚客找到了寄身、寄情山水的理由和依据。
时光匆匆,日月穿梭,风摧雨淋,雷电霹雳,霜打雪覆,让许多名胜古迹的朱颜已改,甚至经不信岁月的侵蚀而毁于一旦。但许多先人诗文名句,却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传唱不衰。有的成了志士仁人的人生坐标和座右铭,有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为创造美好未来不懈拼搏奋斗。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曾激励无数志士仁人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视死如归;乐为坚守忠贞节操,而杀身成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屋独破受冻死矣足”的诗句,让后人通过厚重的历史沉淀领略到伟大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文,充分展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高尚情操。
人终有一死,但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诗文却可万古流芳。所有想在文字上有所建树的人们,不要刻意去追求那有名无实的虚名,要把主要的精力多用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上,我认为如此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