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计算机网络(待完成)

计算机网络(待完成)

作者: 良辰夜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19:47 被阅读0次

    原本想等到写完才发出来的,但是太多了,只好每天写一点点咯

    目录
    1.1
    1.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3


    待解决的问题。

    1.网络为啥要分层?
    2.分层的原则是什么?
    3.每一层含义和作用?
    4.列举一次网络传输经过的层级?
    5.同一层的协议如何识别?

    1.为什么要分组传输?
    2.什么叫IMP?
    3.IMP的点点信道的拓扑结构有几种?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4.IMP共享广播信道?


    1.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2.1 速率

    又称 数据率,代表数据的传输速率,也就是每秒传输的bit量。
    注意:数据率不代表传播速率

    1.2.2 带宽

    上限速率

    1.2.3 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速率可以解释为是一秒的吞吐量。

    1.2.4 时延

    1.2.4.1 不同的时延
    • 发送时延
      主机或路由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bit) / 发送速率(bit/s)

    • 传播时延
      数据在信道上经过的时间。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m) / 信道传播速率(m/s) (注意两个单位速率单位不同)

    •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收到消息处理的时延。(解析首部、校验、查找路由)。

    • 排队时延
      分组转发需要排队等待的时延。

    • 总时延计算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1.2.4.2 例题

    题1: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后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解答:

    • 电路交换:kd + x/b + s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不需要路由器去转发分组,所以节点发送时延可以忽略。
    • 分组交换:kd + x/b + (k-1)p/b ,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个运行的火车,当最后一节通过时,整个火车通过。 而这个 + (k-1)p/b ,可以解析为,当数据全部发送完,最后一分组在线路中运行时间。
    •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 s > (k-1)p/b时,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所以我们提高数据率和降低节点能够降低分组交换的时延(注意,如果分包越多,处理时延就越大,这里忽略处理时延,所以看不出来。所以降低分包长度,并不一定能降低总时延)

    题2: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解答:
    这道题的最坑的在于这个刚开始的发送时延怎么计算。
    发送时延: (p+h)/b * (x/p)
    全部节点发送时延:k * (p+h)/b
    总时延:D=(p+h)/b * (x/p) + (k-1) * (p+h)/b

    //TODO 这个式子怎么算的,完全布吉岛

    1.2.5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总时延 * 带宽
    意义:主要是来衡量整个链路中的流量

    1.2.6 返回时间RTT

    主要来确定一个有效数据率,如TCP你发送一个包就必须ACK一次,比如这个包100Kb,传送用了10s,返回时间用了1s,那么这个有效数据率就是:100*1024 * 8 /(10+1)

    1.2.7 利用率

    公式:D=D0/1-U (其中D 表示当前时延,D0表示网络空闲时延,U表示利用率)
    (这个可以反映出,利用率越高时延也就越大)


    3 数据链路层

    可以看出,边缘需要解析5层协议,而核心只需要解析3层协议就够了,因为只需要解析出ip,就知道如何传输了。

    //TODO 数据链路层是干嘛的?
    可以通过图上,大概查出,物理链路层主要研究链路上如何保证正常通信,以及信道的通信方式。

    3.1 链路层基本概念

    • 链路 : 结点和相邻结点间的一段物理线路(有线或无线)。
    • 数据链路 = 通讯协议(规程)(网卡实现) + 物理链路
    • 帧:数据链路层数据,每传一次,我们称为帧,帧就是链路层协议单元。

    3.2 基本步骤

    1. 将网络层的ip数据包封装成帧。
    2. 将帧发送到链路上。
    3. 接受帧并取出其中的IP数据报交给网络层。

    3.3 三个基本问题

    3.3.1 如何将数据封装成帧?

    首部:SOH (start of header)
    尾部:EOT (end of transmission)
    最大传送单元:MTU(Maximum Transfer Unit)注意:指不包括首部和尾部的ip数据报

    首部和尾部一般作用是定界符,但不仅限于此,而ETU则一般出于效率和占用链路的时间考虑,原则上,出于传输效率上考虑,数据报部分应该尽可能大于首部加尾部的长度。

    定界符的几种常见方式与选择:

    方案 优点 缺点
    SOH 需要转义、包含字符少 1.SOH字符转义,2.无法做校验
    SOH+length 1. 可做校验 2. 需要转义字符少 1.SOH字符需要转义 2. length的占用的字节不确定
    SOH+EOT 1. 可做校验 2. 占用字节稳定 1.SOH、EOT字符需要转义
    3.3.2 透明传输?

    1. 传输就传输,为啥要讲透明传输,那什么是不透明传输?
    因为首部或者尾部的数据可能会出现重合,那么就不可以传输这些特殊字符,这就是不透明传输,比如出现了EOT相同的字符,链路层就会错误的找到边界。

    2. 如何解决不透明传输
    我们可以类比java处理字符串中引号问题,在java中,我们加入了转义字符 \ ,来处理字符串中的特殊字符,那么在解决透明传输上,我们也可以参考这种办法。
    字符填充法:
    我们装帧的数据部分里面的 "SOT"、"EOT"前面加上"ESC"作为转义符,我们取帧时,去掉"ESC"字符。
    这里可能数据部分里面也有"ESC"字符,我们可以在"ESC"字符前再加上"ESC"字符。

    3.3.3 差错校验

    现实的链路并不理想,在比特传输过程中可能由1变成0,也可能有0变成1,这种差错叫比特差错。目前在物理链路层,广泛采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校验技术。

    循环冗余校验(CRC):
    假定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为k,假定待传数据为M 。
    CRC运算就是在数据M后面添加冗余码n,即发送长度为 (k + n)。发送的双方事先商定好(n+1)位的除数P(这个P我们有相关规范),用M采用MOD2除法除以P,得出商为Q而余数为R(商没用),这个余数R就拼接到M后面一起发出去。我们称这个要拼接的余数为 FCS(Frame Check Sequence)帧校验序列, 而接受方,使用除数P看是否可以采用MOD2整除(M+R)来判断是否成功交换。

    举个栗子:
    我们现在帧的数据M = 101001 ,我们约定好除数是P = 1101 (说明n=3),那么如何得到完整数据?

    1. 首先得到长度 使用模2乘法: 2^n * M,实际上就是在M后面添上n非0,得到新的M (101001000)
    M   :                           1   0   1   0   0   1  
    2^n :                                   1   0   0   0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1
                        ---------------------------------
                        1   0   1   0   0   1   0   0   0
    
    1. 使用模2运算,将得到的新M除以P,得到商(110101),余数 (001)
                                    1   1   0   1   0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1    √   1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
                        0   1   1   1   0
                            1   1   0   1
                            ---------------------
                            0   0   1   1   1   0
                                    1   1   0   1
                                    ---------------------
                                    0   0   1   1   0   0
                                            1   1   0   1
                                            -------------
                                            0   0   0   1
    
    1. 将新的M (101001000)或上 余数R(001)最终获得发送的数为 :101001001。
    1. 接收端处理
      客户端收到信息后:对每一帧都用模2运算除以相同的除数P,看余数是否为0。(如果出现误码余数为0的概率很小)
      如果余数为0:就帧没有误差,如果出现异常。
      如果余数不为0:说明帧存在误差,直接丢弃。

    除数P的表示:
    除数P可以用P(X)来表示,其中多项式P(X)被称为生成多项式。
    例如,上面除数P=1101可以表示P(X) = X^3 +X^2+1
    目前常用的多项式有:

    //TODO 如何来算CRC16? 以及CRC16
    //TODO 等到学会散列的时候来看看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5131161.html
    https://bbs.csdn.net/topics/390455236/
    https://blog.csdn.net/lzy20ls/article/details/75309015
    https://blog.csdn.net/xing414736597/article/details/7869378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yclic_redundancy_check

    3.4 可靠运输和不可靠运输

    3.4.1 比特差错与传输差错。

    传输常见差错可分为:比特差错、传输差错。
    比特差错:接受的帧和原发送帧的数据不一致。
    传输差错:
    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
    1)帧丢失:[#1],[#3]
    2)帧重复:[#1],[#2],[#2],[#3]
    3)帧失序:[#1],[#3],[#2]

    所谓的无比特差错运输就是指传输中干掉了比特差错,目前我们通过CRC仅能做到对帧无比特差错接受,即凡是接受端数据链路层接受到的帧,我们都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无差错,但是这并不代表可靠运输

    3.4.2 什么是可靠传输,如何做到以及优缺点和场景

    介绍:
    简单的说,可靠传输就是干掉比特差错和传输差错。

    如何做到:
    即在无比特差错传输的基础上加上"帧编号","确认","重传机制",来确保可靠传输。

    优缺: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多加了3种机制,可以保证帧的传输不出差错的同时,意味着通讯效率的降低。

    场景:
    可以看出:
    1.可靠运输的场景适用于通讯质量较差线路,容易出现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等问题。
    2.不可靠运输的场景适用于通讯质量较好的线路

    3.4.3 互联网的普遍的传输

    事实上当前互联网采用一种贪心策略。
    即:

    • 对于通信质量良好的链路,我们不做确认和重传,即做无比特差错传输,将可靠性传输的任务交给传输层来做(如TCP),
    • 对于通讯质量差的链路,采用确认和重传,向上提供可靠传输服务。

    3.5 点对点协议 PPP

    • PPP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不管是低速的拨号猫连接还是高速的光纤链路,都适用PPP协议。
    • 因特网用户通常都要连接到某个ISP 才能接入到因特网。 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ISP使用PPP协议为计算机分配一些网络参数(如IP地址、域名等)。
    3.5.1 特点
    1. 简单:
      对数据链路层的帧不需要确认、重传、序号,提供不可靠数据服务。(由传输层如TCP来做可靠校验)
      为什么PPP协议简单?
      由于不管是核心部分还是边缘部分,都会解析链路层协议,所以尽可能的将链路层协议写简单,这样解析快。可以将复杂的部分放入传输层协议(如TCP)来处理。
      大致流程:
      接收方接受到一个帧,对帧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就收下这个帧,反之丢弃。
    1.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
      如IP、IPX。(向上兼容)
    2. 支持类型链路
      串行、并行、同步、异步、光信号、电信号(向下兼容)
    3. 检查连接状态
      隔几分钟就发心跳包。
      主要用于那些出现故障,隔了一段时间又恢复的链路。
    4. 网络层地址协商
      //TODO
    5. 数据压缩协商(不做强制规定,未进入标准化)
      如出现连续出现80个1,我们就压缩这个80个1,用过标志符表示80个1, 反正有很多压缩方法。

    7.PPP协议仅支持点对点链路通信,不支持多点线路(一个主站轮流和多个从站通信)
    8.PPP协议仅支持全双工链路。

    3.5.2 协议组成
    3.5.3 帧组成字段
    • 字段F :为标识首部或尾部
    • 字段A:地址字段,OXFF(无用,在PPP协议中可以去掉)
    • 字段C:控制字段,OxO3(无用,在PPP协议中可以去掉)
    • 字段协议:协议字段,占2个字节,相当于一个Type,标识PPP帧信息部分类型,其中 0x0021标识PPP帧就是IP数据报,若为0xC021标识PPP帧信息部分为链路控制协议LCP的数据,而0x8021标识标识PPP帧信息部分为网络控制协议NCP数据。
    • 信息部分:可以是ip数据包,也可以是LCP或NCP的控制协议,最大为MTU。
    • FCS:2个字节,推测为CRC16的校验码
    3.5.4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https://www.jianshu.com/p/b0c5810a79ef
    可以看出,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而同步传输面向帧。

    3.5.5 字节填充

    当采取异步传输时,PPP协议选取字节填充。

    1. 将每一个0x7e转换成0x7d,0x5e
    2. 将每一个0x7d转换成0x7d,0x5d
    3. 将每一个小于0x23的字符前面加上0x7d
    3.5.6 比特填充

    当采取同步传输时,PPP协议采取比特填充。
    对帧的数据部分中,每5个连续的1,后面添加一个0,这么做主要是,防止0x7e出现。
    然后在接受端,每5个连续的1后面减少一个0。

    3.5.7 PPP协议的工作方式

    PPP链路的初始化:

    1. 用户拨号,建立一条从个人主机到ISP的物理链路。
    2. 个人主机向ISP发送链路控制协议LCP分组,建立LCP连接。(这些分组和响应决定了将要使用的一些PPP参数,如 是否使用PPP协议的地址和控制字段)
    3. 待成功建立LCP连接后,接着进行网络层配置,NCP协议给个人主机分配一个临时IP,此时用户个人电脑就成为互联网上一个有IP地址的主机了。

    3.6 习题

    1. LCP包括哪些功能?
      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校验、连接状态检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计算机网络(待完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cf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