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
《必然》——未来的样子4:“屏读”

《必然》——未来的样子4:“屏读”

作者: 鹿小与 | 来源:发表于2016-02-22 13:22 被阅读418次

    屏读 Screening

    在古代,文化是围绕言语的,信息被“口口相传”。我们是“言语之民”。

    随着科技发展,古登堡活字印刷的出现,真理凝结在纸张上,人们“敬惜字纸”,是“书籍之民”。

    大规模的图书生产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词汇选择方式越多,沟通就越丰富,媒介的选择方式越多,写作的主题就越宽阔。印刷副本超越了阶级。昔日,只有贵族阶级才能拥有书籍,拥有解释的权利,而今,平常人家也可以广泛阅读。

    今天,超过50亿张的数字屏幕在我们生活中闪烁。液晶电视、pad到手机、iWatch...我们已成为“屏幕之民”。

    书籍的未来会怎样呢?屏读将转变的众多媒介中,书籍是第一个。然后是图书馆、电影视频、游戏、教育,最后改变一切。如果说书籍代表固定,那么屏幕就是流动。相对于书中经典的逻辑,屏幕滚动的信息是高速的、碎片化的,而且来自不同的源头。

    书籍与屏幕之间的冲突在多年前就开始体现了。新一代的青年们看纸质书的时间比以往更少了,更多人选择了“屏读”,通过手机、电脑等途径获取新知识。由于沟通交流方式朝着无纸化迈进,人们似乎很多时候提笔忘字。廉价且便捷的电子书读书器渐渐的成为人们的新欢。记得自己小时候还会写日记,记录身边的事情和所思所想。随着年纪增长,翻开的次数也来越少,就变成了记“周记”、“月记”,甚至“年记”。另一方面,博客、空间、微信、微博,社交化媒体给了我们更多记录生活的方式。假设把这些比特信息汇集成一本书,估计也得10多万字了吧。

    支持书籍的人们给的理由是:阅读书籍时,书会成为你思绪神游的虚拟空间。人会沉浸其中,这与“屏读”完全不同。另外,书籍有核心观点,有逻辑线索。而“屏读”的信息过于松散、稂莠不齐。最后,书籍作为实体,其质感也是“屏读”无法取代的。

    支持“屏读”的人们给的理由: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可以对海量信息进行复制、粘贴、检索等互动;便携、环保。

    有形的实体书籍开始像无形的信息流转化,这种液态性不只是书籍制作要面对,对于消耗品来说也如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倾向于“订阅”而非“占有”。我们对于书中信息的处理将更为灵活。被人批注、标注、标记、收藏、总结、参考、链接、分享、传播,才是这种书籍长久以来真正想要的。今后,阅读也会变得更加社交化。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万能图书馆”。密布在书籍中的超链接,会把所有书籍变成一个网络化的事件。在万能图书馆里,任何一本书都不会成为一座孤岛,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

    创建万能图书馆的第一步:将墨水印刷出来的字变成可以在屏幕上阅读的电子像素。第二步: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被交叉链接、聚集、引述、提取、索引、分析、标注,并被编排进入文化之中,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作者预测四件事情会发生:

    第一,处在流行边缘的作品将会找到受众。

    第二,随着文明进程中每一份原始文档都将被扫描并交叉链接,万能图书馆将增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第三,收录所有书籍的万能图书馆,将会培育出新形势的权威。

    第四,全面、完整,收录所有著作的万能图书馆会比只是改进搜索技术的图书馆变得个更好。

    我们对书籍解构,那么书作为整体单位是否还会有其意义?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这里引出一个新词汇“注意力经济”,即我们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一本书就是一个注意力单位。事实理论固然重要,但是人们的生活不只需要这些,还需要诗意、需要想象力。

    屏幕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窗口。人在看屏幕,屏幕也在同时观察人。屏幕帮助人更好的获取信息,需找意义,帮助人认识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必然》——未来的样子4:“屏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ev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