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数年,我面对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有过糟心、有过埋怨、有过感动、有过自责,有时候真希望自己班级都是些乖巧懂事、学习上进的学生,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价值又该如何去体现。
我很庆幸老天并没有如我所愿,我的学生中有的学习优良、有的做事勤快、有的励志向上、有的精力旺盛……在我眼中没有哪一位学生是多余角色,他们一起为这个班级增光添彩。
能够遇到被同事称赞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能够碰到让全校师生头疼的学生亦是我的运气。尽管有时我的情绪波动很大,但给予学生起码的尊严在我看来比获取知识更重要。
我心中的教育并不是迎合上级的投机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与学生打得火热。这种火热是对教育的无限热爱、是对孩子的格外关注。当教师的权威与班级氛围格格不入时,为何不俯下身子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呢。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清晰地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取长补短。教育的实质,是来自心灵上的启蒙,绝不是传输书本上的死板知识。
如果用金钱去引领老师的德行,用成绩去衡量老师的付出,是一种无能且乏力的管理模式。有效疏通和导流是管理的核心,语言是自我修养雕琢的艺术品,而察觉是心灵感知优化的调色板。
学生的喜欢,多半来自于具体事例的褒奖和鼓励。当我看到一个不被看好的孩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偷偷努力时,我觉得教育就是要发现每一种精彩,巧妙放大每一个微乎其微的闪光点。当然,心底的暖阳也要投射到每一位学生的眼中。
教好学生的前提,是要先做好自己。一百个励志故事,抵不过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一旦站上三尺讲台,就要无条件接受场下学生全方位的言行扫描。我们辛苦得来的荣誉,无不在激励着这群即将奔赴成长战场的热血儿郎。
我可能教不好每一位学生,但我想尽可能为他们做出多一点表率。如同登山一般,征服一座山远远不是终点,要让学生看得到为之奋斗的方向,更要激发他们一山更比一山高、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探索欲望。
我们能够发现学生的与众不同,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始终怀有对教育的虔诚向往,哪怕一些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并不能因此否决未来的世界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学生究竟能走多远,并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我们力所能及的地方,让他们获得良性发展的张力。
教师的角色并不像家人之间的关怀,更像是个导游,在漫漫旅途中见证一段精彩时刻,规避一些不良风险。并且,在枯燥无趣的背后,将知识转化为富有幽默与内涵的文化输出。翻阅书本的点点滴滴,这教育形态是相声、杂技,还是小品、舞蹈,不光要看学生有着怎样的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因材施教,担任好人生领航者的重要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