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沧东‖乱世中捧着花的独行

李沧东‖乱世中捧着花的独行

作者: 失恋的陈拾 | 来源:发表于2022-02-11 22:42 被阅读0次

    曾经在上一堂电影课的时候,老师对于李沧东的一句点评让我记忆犹新。他说李沧东是韩国电影的老大哥,如果和张艺谋在中国电影中的地位相比,他是韩国电影的十个“张艺谋”。

    我很喜欢的另一位韩国导演金基德说:“在韩国,我是第三号,姜帝圭排第二,李沧东排第一。”电影大师戴锦华也称他是亚洲最优秀的导演,世界最优秀的导演之一,足以看出李沧东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的认可度。

    李沧东

    踽踽独行的时代

    关于文艺作品,反映时代车辙才会经得起岁月沉淀成为经典,李沧东显然做到了。

    他格外喜欢鲁迅的作品,也钟爱批判现实主义,他的电影践行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却没有完全复制鲁迅的辛辣讽刺风格。

    他怀着对历史的思考与敬意在二十多年的电影生涯中导演编剧了六部长片,宁缺毋滥,每一部都含着冷峻的目光对时代的弊病进行反思,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

    韩国许多电影都描写人性在黑色生活之下产生的复仇反击,而他偏偏像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在商业片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反其道而行之,以一抹诗意为韩国电影市场添加明媚的一笔。他在公正地探讨生活如何把一个人逼上绝路,如何毁灭人的一生。

    《薄荷糖》是探讨“毁灭”的代表作。独特的倒叙叙事带观众一次次回溯到从前。如果把倒着的七次回溯变成顺叙,这就讲述的是中年男人金永浩一步步被时代的痕迹逼上绝路,最终迎着呼啸的火车自尽的故事。但巧妙地七次回溯,让观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一次次梳理时间线,追根溯源研究主人公绝望的来源。他就像是风中的浮萍,被时代洪流高举又狠狠摔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走向。

    其中不乏许多细节,影片刚开始我们会发现男主人公有点跛脚,追溯回去的时候,我们才会猛然醒悟,这是光州事件那场战争莫名其妙地让他挨了一枪,给他留下的痕迹。他的脚被子弹伤了,后来战争虽然远去,但痕迹依旧存在。就像他整个人的性情和命运都和时代风云息息相关。《薄荷糖》除了对时代的批判,也在反省着人物本身耽于玩乐和堕落的姿态。

    每个电影作品都带着导演自身的基因。经历惨绝人寰的光州事件,以及被政府剥削的童年,这些都成为李沧东的影子,紧紧跟随他,让他对于历史的动荡更迭的认知比常人更加深刻。

    在《密阳》里他大胆地质疑人的信仰,对宗教的探讨达到了巅峰。一个失去了孩子的母亲,成为基督教徒,一次次念叨着原谅杀害自己孩子的杀人犯。

    在见到杀人犯的时候,杀人犯却云淡风轻地说“感谢上帝已经原谅我了,我一直都过得很不错”,丝毫没有悔恨之意。

    后来,她一次次挑战宗教的权威,对上帝进行反抗,甚至色诱牧师想要找到心理认同。从信仰宗教到反抗宗教,她敢于直面痛苦,万万不能假笑欺骗自己,说是上帝爱着我们,可最爱自己的人就在身边。影片也在用这种醒悟把结局变得温馨。

    李沧东是一个很清醒的导演,他用这种方式在探讨人类价值观的选择,这种时代与个人反思的紧密结合,一定是值得留下来反复回味的。

    儒雅:甜与苦的平衡

    如果说朴赞郁是一位暴怒反击又爱自嘲的多米诺骨牌玩家,李沧东更像是看破人间沧桑用讲故事的方式徐徐地向小孩子展露时代脉搏的慈祥老爷爷。

    他的电影风格委婉含蓄,带着柔和的诗意,却讲述每个人的悲伤之事,带着锋芒。他电影中的儒雅气质很吸引我,和金基德隐晦禅意的朦胧诗的感觉不同,他的诗行又绚丽又儒雅。

    或许和他出生在贫苦家庭和作家出身有相当大的关联,他保持着对生活的平常心态,身上总是带着知识分子的平静和对底层群众的关怀。所以可以说是“作家电影”的代表,他的电影都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完整思想。

    这种儒雅和温柔最体现在绿色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绿洲》。

    在我心中,这部关于爱情的片子可以和《泰坦尼克号》比肩。

    《绿洲》讲述文素丽扮演的脑瘫女人和一个薛景求扮演的出狱男人洪忠都的爱情故事。

    见面即强奸的戏码让我被震撼到,并不是因为李沧东用情节的大尺度去吸引到观众的眼球,反而他把这段激情戏拍得极为克制悲伤,没有刻意美化,而是客观表现丑陋——或许一个面部扭曲的脑瘫女人在性方面就是缺失的,所以她手足无措。

    我可以感受到韩恭洙长久被家人冷落产生的对爱情或是情欲的向往,初次见面被侵犯的委屈,以及自己是弱势群体无法反抗的无奈甚至放弃挣扎的情感。

    这是他儒雅的影片气质不让人感受到虚假的原因,他把底层人物的内心展露,而不是刻意追求伤痕文学的独白或者烟酒之类来营造的矫情气氛。

    按道理,见面即强奸的戏码会让我们讨厌洪忠都,心疼韩恭洙,但李沧东可以扭转局面,让我们惊艳于这两个普通人的爱情。

    几次男主跳脱开凛冽现实与幻想无缝连接的超现实片段无疑是全片最浪漫儒雅的展现。在地铁上和在家里跳舞的两场戏简直刻在了DNA里。

    洪忠都的目光落到地铁上对面坐着的一对嘻笑打闹的小情侣,而恭洙却身患病痛连站立都是问题,长镜头又移回来,恭洙站起来,面部扭曲被甜甜的笑取而代之,她用水瓶敲了一下洪忠都的头。接着下一秒镜头把我们拉回现实,依然是她扭曲的面容,不禁感受到现实和理想对比之下刺骨的凉。

    以及在小小的屋子里,洪忠都幻想出一个明媚的世界,印度女人和小孩牵着一头象和他们一起跳舞,满屋子都落满了花瓣,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吻。但洪忠都也只是在脑海里美化了这个逼仄的环境,因为人的认知有限,他们也无法逃离现实的桎梏。

    当幻想突然掉进万丈深渊,李沧东以小小的甜味去衬托周围的冷落揶揄指指点点,这就是儒雅当中藏着的锋芒。

    儒雅,不是事事迁就,而是清醒地宣扬美好,含蓄地表达痛苦。

    这世界很大,我们只要小小的爱。

    《绿洲》:感动我好久的全家福

    用电影诠释诗意

    在我看来,诗意和儒雅是不同的概念,儒雅是整个人的气质,又苦痛又浪漫,带给作品的加成,而诗意是蕴含着宏大的〔生命〕主题,以及叙事方式下一些意象与手法的使用。

    2018年的《燃烧》,很难想象,犯罪电影竟然不乏诗意,在以血腥暴力取胜的韩国电影中独树一帜。

    令无数观众流连忘返的,是夕阳黄昏下的海美的绝美舞蹈。

    海美裸露上身,剪影式的逆光拍摄极为唯美,却渐渐和黑暗融为一体,当一个人卸掉身上的修饰,应该归为何处。李沧东用这段舞蹈大胆地抒发角色的迷茫内核和一种虚无主义,当然也归于时代背景下,青年所产生的不知何去何从的状态。

    关于他叙事中的诗性最好的探讨必须要提到《诗》这部电影。

    影片讲述一个65岁的女人美子在生活细密的苦痛之下,用写诗的方式来寻找救赎,她在枯竭的现实里寻找零星的诗意,甚至看着路边的野花会出神好半天,最后美子的结局运用留白的方式,但之前她的帽子被风吹入水中,结尾处溺水自尽女孩的凝视,带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我们也隐隐猜出了她的选择。

    这部片子也不同于其他电影运用大量的人工音乐,而是运用自然音,对白也大量减少,更显出一份宁静和隐忍,让我们感受到美子内心未经雕琢的美丽,和李沧东对女性视角的独特把握。

    《绿鱼》中,末东杀完人之后第一时间坐在废墟上给脑瘫哥哥打了电话回忆童年的绿鱼,可哥哥无法回应。

    结尾李沧东刻意回避描绘末东家人脱离贫困的过程,只表现阳光下一家人过上了想过的生活,这种留白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家人对于末东死亡的麻木和忽视。

    杀鸡更是触目惊心,那只鸡被家人和社会联合绞杀,奋力挣扎却被脑瘫哥哥捉住,递给黑帮老大。统治者活的好好的,底层人民永远为他们服务,这份意象的运用把讽刺做到极致。

    包括红色的布飞来盖在了头上,红色作为欲望的代表色,象征蒙蔽双眼,让人窒息的爱情。

    列车也是在他电影中意象的常客,常常作为人生转折的寓意在《薄荷糖》《诗》中出现。

    李沧东说,他是乱世里捧着花的独行,所以他总是在结尾给人以希望,就像一系列电影的名字一样,《绿洲》,《绿鱼》,《薄荷糖》,《诗》,《密阳》……

    绿洲是洪忠都越狱在大树上摇摇欲坠减去的枝丫,那是韩恭洙夜夜害怕的影子。绿鱼是澄澈的童年回忆。薄荷糖是平时最不起眼的,我们不曾关注的糖果。诗是美子暮年追求的热爱,密阳——最后一个镜头,秘密的阳光落了满地。

    我想,希望就是诗意的另一个名字吧!如果我们还有笔,还可以写诗,积压的情绪就不会没有归宿。

    迷雾的复杂人性

    关于迷雾,最具有精彩表现的是《燃烧》。关于这部片子,观众对真相的探讨说纷纭,有太多暗示和深意藏在镜头下和对白里。

    走廊尽头的一头牛和“喜爱做饭”与不会流泪的反社会人格让观众思考到“献祭”。

    结尾钟秀的裸体,让我联想到上文所提到的海美的裸体舞蹈。钟秀因为想要全身而退,想要在一片血泊之中保留自己的纯净,海美的裸体是想要自由自在,褪去一身沉重,追求人生的意义,或许钟秀在最后也理解了海美的裸体吧,他们两个在某种意义上裸体的含义相同。海美就是一个在边缘的没有得到爱的女孩,所以钟秀是她的光。

    最后的长镜头震撼无比,“本”被刀捅却拥抱钟秀,第一层含义是自己解脱,本是空虚的无所事事的人,只有烧仓房才会获得快乐。其次,就是把自己的罪恶把自己的血溅到钟秀身上的快感,本来本应该是罪恶的源头喜欢烧仓房,但却传染给钟秀,包括吸大麻烟这件事,和最后钟秀烧掉本的车和尸体,更像是一种继承。

    除此以外,《密阳》中也没有对小女孩的罪行大肆描绘,而是让观众通过细节对影片多一层思考,体会那层宽容救赎之意。

    所有的所有,都在隐晦又清楚地表达着导演的深意,隐晦是因为他并没有直白地用台词讲出他想要表达的,清楚是因为观众并不会觉得他在刻意寻求一种模棱两可和艺术性的剑走偏锋,而只会把它理解成一场大雾,去探求真相,在探求的过程中,也就不断地在思考人性,思考人生归于何处。

    他在大众的审美里在铸造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思想性。

    这就是我喜欢得一塌糊涂的韩国导演李沧东。希望我们都可以把日子过成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沧东‖乱世中捧着花的独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gz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