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个戴耳机的少年

那个戴耳机的少年

作者: 杨耀年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00:26 被阅读0次

    photo by Damage

    01

    我在贝塔斯曼书友会买的第一本书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写的那本书。

    那时候贝塔斯曼书友会要汇一笔钱才能成为会员,第一次汇款免费赠送超过会员费的两本书。

    其中一本,就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

    当然那本书我并没有看完。

    直到现在,我也没看完这本小王子。

    年少的时候喜欢看三毛,喜欢她在滚滚红尘里面的坦荡和泰然。

    初一那年运动会,两天半时间,狼吞虎咽看了三毛的26本著作。

    那时候初中离家里有点距离。不会骑自行车,基本上是走路来回。

    回家的路上,紫阳街的街口,有一家开了很多年的租书店,押金十元,借两本书,一本书一天五毛钱。

    书店的老板是一个中年妇女。字写得很好看。书里面夹的那张硬纸板写着书名、出借及归还的日期。

    借书时间长了,妇女也认识我。下雨天不带伞,放学回家的路上就会坐在书店里看书。

    紫阳街的另一头,还有一个旧书摊。那个年代,基本上是一毛钱两毛钱一本的旧书。

    周末傍晚去学校夜自修的路上,就会特地绕道去旧书摊淘一些书。

    书摊主人是一个满头银发的阿婆,他们家隔壁是经常大排长龙的金华烧饼。

    淘完书,买一个两块钱的烧饼,边走边吃。

    02

    我还记得九曲巷。

    有时候会跑到学校后面的机关食堂吃饭。

    机关食堂有很好吃的焖蚕豆。软糯鲜香。

    离开那以后,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焖蚕豆。

    紫阳街和巾山路的路口上有一家早餐店。

    老板是一个极其高壮的胖子。

    他的妻子也在店里招呼客人。

    还有一个老太婆在打杂。

    不知道是家里的老人还是外面找来的帮工。

    早餐店就卖炊饭、油条和豆浆。

    炊饭可以包白糖,也可以包油条,也可以包咸菜。

    豆浆也可以是加油条碎、榨菜、紫菜,也可以加白糖。

    从凌晨卖到下午一点。

    去吃过几次,也并没有特别好吃。

    记忆深刻的是,冬天的清晨,走到路口,饥肠辘辘。

    挤在人群中,怯生生地递过去几个硬币。

    当然,中午的时候不吃学校食堂,也会跑去府前街上吃炒面炒年糕。

    切成细长条的年糕,加上浸泡半天的香菇干,还会放上被霜打过的青菜。

    老板娘是一个中年妇女,老家是来自白水洋的乡下,说话带着和老城区不一样的口音。

    去他们家很多次,成了熟客。老板娘会在里面加点鸡蛋丝,也不会多收我五毛钱。

    校门口还有一家人气很旺的快餐店,特别吸引学校里的小混混去那边吃快餐。

    他们家的特色的在中午吃饭的播放TVB的古装电视剧,每天中午播放三集。

    同学带着我坐在快餐店的人群里,看了天龙八部、雪花神剑、射雕英雄传。

    三集结束,同学们一哄而散。也有一些人会偷偷提前溜走,赖掉午饭钱。

    03

    那时候,江南古长城还没有修缮完毕。

    我们学校太小,没有体育场。体育课都要走一段路去人民广场或者龙兴寺旁边的空地上课。

    当然这样的体育课我是很喜欢的,基本上走路过去都要半个多小时了,上课就没什么特别重要的,大部分时间大家都是打打羽毛球,四处逛逛,或者在紫阳街上买杯青草糊。

    有时候老师也会心血来潮带我们去爬巾山。山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记得有一个老学校,有一两座很小的寺庙。

    期末考试之前的体育课也基本上没什么花头。我和同学就逛进了龙兴寺。龙兴寺进门就有一尊超级大的弥勒佛。同学提议,马上要期末考了,我们拜一拜吧。

    我们两个人就傻傻地跪在弥勒佛前面,嘴里念念有词。

    这一年的期末考除了数学一如既往的不及格,其他成绩都还可以。

    也不知道是拜过弥勒佛的功劳还是我自己狗屎运比较好。

    那时候也还没有江南绿道什么的,城墙的外面都还是很小的马路。望江门的桥看起来也很雄伟。

    后来再回去看,望江门大桥也没有印象中那么长了。

    04

    那一年,台湾偶像剧还没有开始流行。港台的流行音乐开始在这个小城市流行起来。

    最早兴旺起来的崇和门广场的北面有一家华顺音乐书店。上大学之前的零用钱基本上都花在这家店。

    那时候一盒卡带需要十元钱,是一天的生活费。从那一年起,我开始了搜集卡带的旅程。

    那时候最喜欢的几个歌手都是华纳大中华地区的。华纳唱片喜欢和美卡合作,特别喜欢美卡的卡带,外面的塑料盒特别硬。他们家的防盗版的激光码也特别精致。

    那时,下载和MP3都还没开始流行。那时候,最骚最浪的是松下的绿色的随身听。背面是透明的,还能看见里面的集成电路板。

    那时候回家喜欢穿街走巷,走不通的路线回家。是在一本科幻杂志上面看的。说,变换回家的路可以刺激大脑,年纪大的时候不会变迷糊。喜欢一边走路一边戴着耳机听歌。当然,这个无聊的癖好现在也还有。

    就那样,戴着耳机穿街走巷。

    走过当年还没有成为景区的紫阳街,走过当年还没有成为单向道的赤城路,走过当年还开着很多店的继光街,走过只需要两元门票的东湖。

    05

    晚上夜自修下课也不回家,喜欢沿着巾山路晃荡。

    冬天,掉光了叶子的梧桐树挡不住潮湿的寒风。

    夏天,路边粗壮茂密的枝叶挡住了寂静的月光。

    耳机里面唱着。

    我等你,半年为期,逾期就狠狠把你忘记。

    耳机里还在唱。

    想念变成一条线,在时间里面蔓延。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

    2000年,在巾山路上新华书店那个十字路口,戴着耳机走过的少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个戴耳机的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hl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