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像很流行这样的一个句式:你的身材就是你的阶层,你的外表就是你的现状,你的房间状态就是你的精神现状,你花钱的态度就是你的身份定位......
那么今天想用自己的思考来剖析一下消费和你的自我选择。
C1
我们还是先看看,人类的交往需求,人的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人类这个生物区别于其他生物最核心的特征。人首先是一个社会性的人,人是生物物种中迄今为止唯一需要交换和分享,需要交易和成本核算的这样的一个社会性生物。
你们要组成群組组成部落组成村庄组成乡镇城市区域组成国家,本质上都是源于你们要共同面对外界各种恶劣环境而生存下去繁衍后代扩大自己的种属。
一开始,是物物的分享和交换,你有一堆野菜,我有一堆野果,那么我们可以交换,可以分享,这样才能共同抵抗外来的风风雨雨,共同的生存下去,共同活下去。
物物的交换,物物的交易,到畜牧业种植业,纺织业,农业,工业,农业工业革命等等。人类进化确实都是一步步伴随着消费的进化。人从亲自狩猎捕捞采集,到自给自足地小农生产,到到规模市场进行交换交易和购买,人类顺其自然地来到了伟大的消费时代。
你可以自由地使用空气、阳光,其他的呢,土地、水源、矿产、海洋这些好像都不那么自由了哈。人类创造的文明越来越发达,自然提供给我们的免费物品好像越来越少,空气和阳光是否有一天也会变成商品待价而沽呢?满眼所及自然产生的物品,都在成为人类经济的交易物品,消费品。消费时代是现代人无法选择的选择,这是进化还是退化是进步还是相反呢?
C2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消费的过程。消费到底是怎样一个行为过程呢?
当我需要消费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需求,有一个欲求,要有一个有欲望,不管是什么需求,你得有一个需求。现在很多时候,是人的需求和欲望已经越来越少。我们刚一脚踏入琳琅满目繁华奢侈的大千世界没几年,忽然后现代一声惊雷平地起。君不见90后00后直接性冷淡禁欲系或直接佛系了。断舍离也好,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也罢,日本30岁以下男性女性还一次没有性生活的比例(请自行百度或知乎哈)竟然让人乍舌(日本哎那个色情产品最多的岛国哈),中国式家庭的无性婚姻比例如何惊人,无性婚姻产生时间从7年变成1年或3年或——6个月,等等不一而足。
孔夫子说,食色性也,现在色这个盖莫大焉的人类最核心的需求好像遇到后现代的悖论哈。
食欲,是国人最重要的需求。应该不会遭到后现代挑战吧。可是中国传统道家辟谷治愈很多重症病患的案例,西方现代普遍提出的轻断食减食到禁食治疗,娱乐圈女人圈普遍的与食欲大作战,是不是也在预示着未来对食欲的后现代发展的不置可否呢。
好吧,需求现在遇到了后现代或后消费时代的挑战,这是第一个问题哈。
消费时代或后消费时代最大的悖论可能是,人类越来越少的需求甚至没有需求。所以会有消费驱动的经济或者经济驱动的消费两种路线之争哈。
C3
消费这个行为还有第二步。
有了需求(后现代质疑姑且不予考虑只是设为前提),之后就必须想想我有多少的交易成本,我有多少钱我有多少时间精力去获得这个需求,满足这个需求。如果有钱,有能力,有时间我可以马上购买,直接下单,立等可达或者直接从柜台领回来。消费品的如何获取,获取方式的革新催生了一个人类最重大的产业,物流也就是快递哈。现在所有的消费品基本可以网购,可以快递。快递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就是达到的速度和准确度之争。所以你可以看到各大销售平台除了拼总量,还要拼达到时间。这是人性,人性就是市场。
西方国家的快递业那绝对是要乖乖臣服中国人哈,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消费产业链条这一环最能抓住人性的本质,以人为本。
C4
商品购买获取之后呢,消费这个行为到此完成了吗。
像我们的父辈一代,他们买了很好的衣服,买了很好的家居饰品,买了很好的餐具茶具,但是舍不得使用,总是想要留到最重要的时刻,留到以后的某一天,留到值得使用的那一天。
使用和使用产生的价值和意义,这应该是消费行为里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哈。
我的大姑,好多年前我曾经为她买过一件羽绒服,对于那时的她来说,是她最贵的衣服,她一直舍不得穿,直到她去世,那个标签仍在上面,一直以最好的出售时的状态放在衣柜里。她真正使用了这个物品了吗?没有使用物品或商品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消费品吗?她对这个商品的消费过程完成了吗?只是拥有了物品而没有真正使用,物品没有达到它最大的使用价值,是不是消费的完成呢?消费过程其实没有完成,消费过程还在未完成状态。
如果没有完成没有达到物品真正的使用价值,它只是占用了你的物理空间(一屋子东西只是堆积没有几个真正你在使用的),占用了你的精神空间(自以为拥有的满足)。
这种物品的消费,到底是人在消费物品呢,还是物品在消耗或消费人呢?这真的成为了一个哲学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