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感受到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浓浓深情。但是看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似乎并没有对鲁迅有太多刻意的关照。可见,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之大。
对于初中的老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要求每天都在黑板上写一句名人名言。有一次,轮到我写了。我找了一句邹韬奋的名言写在黑板上。因为“韬”字是生字,所以我专门查了字典。
上课了,老师看了我写的句子,就问这是谁写的。我举起了手。老师让我读一遍。我猜想老师肯定是要看看我认不认识“韬”字。因为离黑板太远,看不清自己写的字。于是我自信满满的大声背了一遍,还把“韬”字读的特别清晰。然而意料之中的夸赞并没有到来。老师反而是让我去黑板前面再读一遍。这一次我才发现,我竟然写错了一个字,顿时尴尬的要死,真想有个地缝能让我钻进去。
这次错误让我从自信满满到尴尬失落,也让我看到了一个粗心大意的自己,也看到了一个太渴望老师关注而弄巧成拙的自己。更让我明白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比那些所谓的赞美更重要。
有一次考完试,试卷发下来。老师拿着一条戒尺坐在讲台上说,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的同学上来让我打两下。有同学陆陆续续走上讲台,老师用戒尺“啪啪”在手心里打了两下。
当时我考的成绩还可以,虽然对自己的成绩也不是很满意,但是向来信奉“识时务者为俊杰”,我还是决定做个缩头乌龟,以免手心被打。于是,我在心里安慰自己,考这样也还行。
可是,老师突然叫了我的名字,问我对自己的成绩满意不满意。因为没有主动上讲台挨打,我只好硬着头皮说还算满意。结果老师说满意也得挨一下,上来!我只好走上讲台,伸出手。老师举起戒尺,“啪”地一下打下来,我的手心顿时又麻又疼。
挨了打,我走下讲台,掌心里仿佛着了火。我的内心也燃起一把火,我要考的更好一点,不能自我满足,得过且过。
有一次作文课,老师让我上台念自己的作文。因为是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的文章,我不禁有些紧张,我努力压制着自己颤抖的声带,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手,不让手中的作文纸抖得太厉害。好不容易读完了,我的手心里沁出汗来。
在我看来,老师应该是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可是当我念完了,老师却突然问“这篇作文是你写的吗?”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嗫嚅着回答“是我写的”。我心想,我也没抄别人的呀!正当我心里好像坐了过山车一样,正扑通扑通地从云端呼啸着往下俯冲的时候,老师又来了一句“是你写的怎么不大声读”。原来老师是嫌我的声音读的小呀!
后来老师是怎么点评的我的这篇作文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紧张地心扑通扑通地跳。在老师看来,这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可是对于我来说却是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考验。
有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代课老师。后来突然听说老师要走了。于是我在作文中抒发了一番对她的不舍之情。写完之后又觉得过于伤感,于是又用积极昂扬的基调结了尾。
没想到,老师看到作文还是把我叫到了办公室里。老师的办公室里点着炉子,炉子边堆积着玉米棒子,那是同学们一人二十根从家里带来的。温暖的空气让我浑身冒汗,老师温柔地语音说着劝慰的话,让我不要伤心。
那个时候,我心里还有些不以为然,我不是在结尾修改过感情基调嘛。现在我却明白了,那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一个即将离开这所学校的老师,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一颗敏感的心。
可惜,老师代课时间太短,我既不记得老师的样子,也不记得老师的名字了。只记得一头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披在肩上,只记得那个温暖的办公室,那个模糊而又温暖的背影。
初中还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比如,因为运动会写的加油稿多而有幸分享了只有运动员才能吃的大包子。比如在同学的鼓励下参加作文比赛并且真的获了奖。比如历史老师发了奖品——一支钢笔,后来又发现我们考的很差而差点把笔要回去。
初中的生活由于学业压力没有那么大,反而有更多值得回忆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每一幕都很有趣。这些小事可能在老师那里都没有太多印象,却让我记忆深刻。
我会不会不经意间也悄悄出现在老师的故事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