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耄耋之年家父近年来将往事经历辑录成文、虽为粗陋的下里巴之乐,也是颇觉珍贵的“蔽履自珍”之物,于时下乡梦、乡愁之说或多或少也是一种人文情怀。并此不揣卑陋,书文以序:
家父骆朋才,今年已八十有七,按阳春寨村骆氏传统“少、先、启、龙、章”取名辈属二十二世之“龙”字辈,又名骆龙基。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他,是中国小农社会离乱动荡、面临巨变之特殊时期、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封建皇朝、时所谓的国民政府远未将它的行政架构统治直置于乡村角落,中国社会的大一统仍然名存实亡。乃至于后来抗日战争、民族救亡,国共两党之间相互角力、内战频仍和后来政权的更替,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里,他人生轨迹本属平缓抛物线趋向陡然间停滞而直接落下被时代所冲击,造就了他青少年时特殊经历。后来连接不断的人生俨然戏场上不同角色、扮演了不同时期、不同年代、各自需要的不能自主的自己。时过境迁,于八十年的往事经历中,慢慢将回忆记录成文字,填补了一个山村角落六七百年以来的历史空白。也许这些记录片段仅仅是他本人的记忆或村人、长辈的口口相传、或是生活琐事必然,但也展现了某一特定场所风物史实,人们通过这些可以了解更多的自己、和自己祖先往贤所走过的生活历程,借以上溯久远的过去,寻找前人足迹、或是可以发现于今天人们生活不复存在的美好东西,丰富未来生活,是可资借鉴有益于今后思考。书中作者散碎所列集的资料,是零零碎碎、不是很完整且缺乏系统序列的堆集述说、字里行间的家乡山水、祠屋祠宇、风俗民情、人事往来,时代变幻、似多幕剧一场一场展现出来,是一个地方、一段历史时刻的反映,这种反映也是如此平静、没有飓风暴雨般袭涌、却一样可以使人感到别样的风景,使人可以领略昔日不同的时代场景。
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农民,却很少人出来讲述自己的事情,他罕见地填补了这个空缺,以他生活的最底层链接了那个被动荡摧毁的传统社会,以及被经济大潮淹没的一段跨度达八十年的重要历史。农耕社会的落后、虽然物质生活极其贫乏,但它延续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社会本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获取物质财富的机会,尚能遵循道德原则和基本底线,没有现代信息社会的炫繁复杂和市场商业竞争的野蛮生长环境,更没有现代资本社会暴发户原罪土壤。虽然笔者的先祖于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奋力挣扎、一度改变了长时期以来的缺衣少食和居住窘迫的困境,为乡里乡亲所仰慕,但几十年的劳苦,也无以用语言道出,中国农民劳作,已到了身体忍受的极限,还需要忍受羞辱和威胁。就本书作者而言,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普通一员,养家糊口,传承生息是其人生基本概念,与波谲云危的政治风云变幻裹挟并无悖行,在特殊时期不得已无奈接受政治冲击他更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食其力诚实劳动者,略能粗通文字他早年迫于生计,中断学业,回到农村老家开始了终生的苦力劳动,凭借着日积月累的道听途说和好奇向往,硬是把这些听来的东西和亲身经历往事久记于心或淡墨手抄,沤录成文字、编成一本小册子,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是些小成就、奉诸于世,这所谓的成就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更多时候是他老人家自我欣赏的粗粝捡漏,也就这样的自我欣赏,对他来说是蔽履自珍,无比珍贵的财富。时代大潮的裹携使人走得越来越远,乡梦乡愁也是今天人们热门话题,留住乡梦、记住乡愁永远是一个鲜活的素材,于政府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可以契合并行的元素,我个人觉得这里是可以或多或少的找到乡愁、乡梦所承载的人文情怀。
限于作者文化、时代、见识之所羁绊,在记录述说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无法做到以蠡测海, 仅仅是沧海一粟个人之管见,期望得到乡人的认可和关注,并指出错漏补充修正。感谢作者记录了一方民间历史,记下家乡山水的变迁,记下了一个个不为后人所知的乡人故事。也让后人懂得和记得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珍惜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一草一木...这应该是这部辑录者最大期望所在,致此,则幸矣,谨以此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