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观点,尚不成熟,感谢指正 *
* 仅为理论,仅供讨论*
今早在某视频的评论区看到的问题,大意是:
一个强盛的国家怎么会有老龄化 ?
=============================
【概念: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国家总人数中数量占比大且增长率升高的现象。判断标准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7%”,故在此以百岁寿命为总长划分为0-25-65-100,三个区间。】
对此,我的思考是:
1.老龄化存在的必然性
(1)数量上: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都是第三区间的储备,第二区间是第一区间的源头,从整体上看,三个区间的比值可以近似为1:2:3的关系。
(2)因果上:第二区间的人忙于竞争,主观生育意愿下降,而客观衰老趋势不变,这就造成了,第一区间减少而第三区间不变,变化参照,即第一区间不变第三区间增加。
(3)保障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健康保障持续升高,疾病治愈率升高,老年人寿命延长,数量在一定年限内会保持稳定。
老年人口数量的累积是必然趋势,只是因为之前物质水平不高,存活率未达到支持该规律出现的条件,而现在随着发展存活率达到了支持条件。
2.老龄化消退的可能性
(1)老龄化给人们负面印象的原因在于,人们会默认为老年人没有劳动输出、只有消耗输入,是不匹配与向前发展的趋势的。所以,消退老龄化也要首先从这一方面入手。
①原理:增加老年人劳动输出。老年人作为经验积累的长者,自存在有许多值得后辈参考的经验,但是老年人滞后于科技发展的现状,又让他们对科技的学习和通过科技途径传播经验受限。
②建议:成立专门的老年人价值分享区。通过新的社会分工,将资源连接起来,分配资源用以资源挖掘。
(2)受限于老年人学习新知识的困难,第一个方法可能推广起来并不顺畅,那么第二个方法就是不断增加0-65岁人口多数量和知识,以后浪推前浪的方式改善老龄化。但是这将带来人口数量过多的副作用,同时还受限于人的生育意愿。
3.老龄化和强盛是否冲突
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匹配,而不匹配的核心在于不适应于发展。
对于老龄化,人们第一反应往往是“带不动”,而老年群体本身也将退休视为整个劳动和价值创造的谢幕,两者一起造成了现在的固有印象。
从历史中看,有价值贡献的人们往往是年龄越大、经验越多、贡献越大的,但是那是少部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人。所以解决这个冲突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再次激发广大老年人口再次参与劳动价值创造,而这其实取决于老年群体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受当前接触的影响,还受以往观念的限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