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西南联大行思录》,读到一些很有感触的地方。
中国“火箭之父”王希季,在联大时,曾有过“零分”的纪录,他机械学课程的老师刘仙洲先生有一次考试出了一个题目,要求结果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当时由于没有计算器、没有计算机,而计算尺是不可能准确到第三位的。所以他对这个准确到第三位并没有注意。结果,这道题他都算了,也都对了,但就是没有准确到第三位,最终刘先生给我这道题零分。
这个零分的影响很大,因为这门课是必修课,修完了才能进行后续课程,而他必须得等第二年才能重修这门课。但王老并没有像现在我们的学生一样跑去跟老师理论,到教务科去投诉之类,反而从这件事情中反思:做一件事情就必须搞清楚要求和目标,不然的话,好像是对了,其实却不然。严师出高徒,这件事情不止是知识的事情。
同样的,在孟广喆教授的热力学课上,老师出的一道题,学生们都不会,老师点化,很容易大家就解出来了。于是孟教授就拿拳师教徒弟做比喻:一个拳师教了一个徒弟,这个徒弟跟着他练功,每一个路数都非常好,结果出去一打,却打了败仗。拳师回来问,为什么你会打败?徒弟说:他的路数跟您的不对。孟广喆教授说,你们跟我学,不能死啃书本,你要应用你全部的知识来解题,不要老用我那个书本上教的东西。思维方式的启发、做工作的启发、做人的启发,他都在培养你。怎么用知识,怎么去做事情,所以说他不是照本宣科。这种教育,真的是“大师”的讲授,非平庸之辈可为之。
还有机械制图的董树屏先生,作业做不好就不收,要想让老师收,不付出一番艰辛就难以做到。做不到,从头来。这样的精神,现在我们的社会还有几人可以做到?
作者最后讲道,今人提出“素质教育”,却不知其为何物。那时没有“素质教育”这个词,但是有这个意识,有这个内涵。现在有这个词,可没有这个内涵。
教育是最不能有功利心的,而现在我们的教育却到处充斥着功利。君不见各个学校对自己的宣传,恨不能将自己的好夸成世界第一,君不见各类培训机构一天到晚在朋友圈和网络中大肆宣传自己的成果和订单,君不见现在很多私教老师教育孩子时没有一点耐心,一言不合不是骂就是辱,没有言传身教之师范作用。这样的教育,比起“零分与拳师”给我们诠释的教育,难道不是变味了吗?我不相信哪个学校敢去宣传自己老师给学生批改试卷,不按要求来直接给判零分;我也不相信有哪个学校的老师公然告诉学生,你的作业我不满意我就不收,自己看着办吧。这样的学校当今社会估计没人愿意去,这样的老师也早被学校和社会下课了。可是西南联大,这个创建于战争年代,在艰苦到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临时合办起来的学校,凭着“零分与拳师”之类的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出中国火箭之父,可以培养出各个行业中顶尖的科技人才。这些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思考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
我不禁想用鲁迅先生的口吻呼喊,救救孩子,不要再去迎合各种考核,不用再去满足各种指标,把精力和资源用在思考我们教育的本质上,润物细无声,大呼小叫,锣鼓喧天的叫嚣,不是教育,是打广告做生意。
谨以此文,自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