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之《一碗羊肉汤》,作者金光。
这是一篇讽刺小说。
长岭乡建了一个大牧场,作为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牧场采用孟加拉式养殖办法,从各地购入优质绵羊两千只。众人很是期待两年赚回来投入。
县委张书记闻讯来考察,当即肯定这是真正的脱贫项目。他回到县里召集开会,要求轮流去长岭乡牧场考察参观学习。接到指示,县委立即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县委、县政府、县委办、组织部、各乡镇、村组全都安排上。参观将历时八个多月。
长岭乡也很重视,不能怠慢了来参观的人,主要是解决吃的问题,不能铺张浪费。他们左右为难之际,乡长灵机一动想到就地宰牧场的羊熬羊汤。羊汤配馍馍,真是既不铺张又有地方特色。
很快,从县委第一拨参观开始,参观者络绎不绝,牧场每天杀两只羊来招待来访宾客。
一晃到第二年春天,市扶贫办得知长岭乡牧场的事,决定来牧场看看。这可急坏了乡长和县委张书记。
市领导来了,看了牧场觉得满意,但就没见到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地说,正联系贷款购买,资金是个大问题。一个老领导问,这羊汤的羊是买的还是在这养的?张乡长只得说,是牧场的羊,现宰现熬,汤鲜得很。一天宰几只?两只。几句问答,领导听后放下羊汤走了。
刘乡长痴痴地等着扶贫办贷款的答复,可牧场的羊都宰完了,还不见指示。他找到县委张书记,张书记给他看了一份内参: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
张书记沮丧地告诉他,得到的指示是关掉牧场。
可惜啊!可惜啊!
价值百万元的牧场,竟毁于一碗羊肉汤!
看完之后真是久久不能平静。
县委张书记要树立大牧场形象,决定推广,安排人来参观学习,其用心良苦。可穷乡僻壤的接待能力,愁苦了乡长。迫不得已之下,想到就地宰羊熬汤就馍馍。自以为避免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还是低估了参观者众多,历时八个月,240天,每天杀两只羊,也要近500只,羊生长都来不及。
最后的结果就是,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一群本可以发家致富的羊,招待参观者宰杀殆尽。真实,所以深刻;扎心,才有感染力。
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真实的生活,却如血淋淋的场景展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