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做了活动,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复盘。
简单说来,复盘可以达到的效果有两条:
1、优化弱项,强化强项。
2、明确自己的价值,明确工作的价值。
复盘第一步: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用多少预算实现宣传品牌效果?实现用户数的增加?等等。这个在做每一个活动之前都需要确定下来,最终才能知道活动的效果如何。
复盘第二步:活动的数据及分析
Q1:花了这么多精力做策划宣传的活动,效果到底怎么样?
比如我现在在做的小程序,活动开始至截至,累计访问人数有多少?新增用户有多少?留存率又有多少?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对比活动初期定下的目标,就会知道对应的活动效果是怎么样的。若活动数据和设定下的目标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向去反思:
1、渠道推广不够。在这个信息化大爆炸时代,用户每天都在被各种宣传信息所干扰着。此时,一批优质且精准的渠道便显得极为重要。
2、活动创意不够。包括活动玩法的趣味性和独特性,比如曾经的“4小时逃离北上广”……一个好的创意能成功带动起用户的自传播。是否我们的活动创意性不够,导致没有吸引用户参与。
3、活动推文。是否突出了奖励、参与流程是否简明扼要
4、活动宣传海报。Ui风格是否符合用户审美、内容是否直击用户痛点(奖励价值要明确)
5、产品设计。是否人性化?交互是否简单?活动流程是否做到了闭环?用户引导,文案提示等是否简明?产品的功能不够顺畅或不够稳定?
Q2:用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分析用户访问来源:
1、若用户从会话来源多:说明用户要么是通过社群群聊进入,要么是用户分享传播导致用户访问。
2、若用户从小程序-历史列表来源多:说明用户的忠诚度挺高。
3、若用户从模板消息来源多,我们可以认为唤醒对于小程序的二次访问非常有效。
4、若用户从长按识别二维码来源多,说明渠道推广有效。
分析用户访问时长:
访问时长:代表了用户对你产品的喜爱程度,停留时间越长,表示你的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大。
通过分析每天的访问时长,了解哪天产品的受欢迎度最高。高了是因为产品新增了功能?内容运营上做了优化?低了是因为产品出现了bug?还是产品没有了可用性或趣味性?
分析哪个访问时长的人数最多,比如为什么50S会是一个临界点。
分析访问页面:
次均时长:用户每次访问该页面停留的时长。如果该页面停留时长远高出其他页面,那可能有两种情况:这个页面内容比较有趣;这个页面比较不好理解。
入口页次数:该页面作为用户进入小程序页面的次数。可以分析用户从哪个页面进入到产品最多?是产品设计本来就是这个页面进入的多,如果与预期的不一样,又是为什么。
退出页次数:用户在此页面退出产品的次数。为什么会从这个页面退出。如果这个不是产品的结果页,你就要分析为什么用户会在这里退出了。比如用户首页就退出了,说明产品信息没说明清楚或者UI风格不是很理想,比如用户在浏览了几个页面退出了,说明产品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没有吸引用户的地方。
Q3:用户是谁?
从性别、年龄、地域和终端机型四个基本维度去分析用户。
通过性别、年龄分析,了解产品的受众用户。比如通过分析,得出受众用户为中老年人,但是产品一开始的定位目标用户并不是中老年人而是所有用户人群,这时候就要思考为什么其他年龄段的用户比较少,是因为活动的玩法不是这个年龄喜欢的?还是奖品亦或是产品设计的风格。另外这个产品中老年人比较多的话,以后在产品迭代的时候,是不是要多考虑这类用户的使用场景。
通过地域分析,如果你的产品是本地化的产品,本地的用户来源最多,肯定没错。但如果你的产品并不是本地化的,那你就要思考为什么其他地区的用户那么少,是因为其他地区的渠道宣传推广不够,还是其他地区的用户痛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通过终端机型分析,去了解使用该产品的用户最常用的机型,为后续的产品设计及测试提供思路与侧重点。
Q4:自定义分析
1、比如一个按钮、一个banner的点击率是多少?
2、一个活动流程的转化率是多少?比如从活动分享--活动点赞--活动报名的流程转化率是怎么样的,用户是从哪个节点流失?为什么?转化率可通过前期的数据埋点或者用户访谈了解得到。
复盘第三步:经验总结。
通过数据分析,你应该可以得到最终的一个活动结果。通过活动结果,去进行一个经验的总结。
比如活动的渠道推广不够,导致报名人数较少,以后要做活动的话,能不能把更大一部分的经费放在渠道推广上。
比如活动的转化率经过调查,从分享后到报名的转化率较低,产品设计这块下次迭代是否加强分享页报名的引导?
比如首页的退出率最高,产品设计是否将首页做一次改版等等。
在总结完经验后,也要将后续可以优化的需求列下来,并明确可以实现的时间和执行对象,这是复盘最重要的成果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