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谈道德说教,单从个人利益角度研究一下,到底应不应该做个坏人,坦白说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特别好的答案。
世上人到底应该做好人还是说坏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问的是谁?
第一,学说。
如果你问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亚当格兰特教授,他会告诉你吗该做好人。格兰特有本很流行的书叫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他把人分成三种,给予者,获取者,获利者。
给予者爱帮助别人,获取者只顾自己,互利者强调公平交往。
格兰特说,虽然很多企业者被人利用了,混得很不好,但是如果你考察那些地位最高的人,其中也有大量的给予者。也就是说给予者分布在社会的两端。
我希望格兰特说的是对的,做好人有前途,但是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或者博弈论爱好者,他会告诉你一个非常经典的博弈论原理,在竞争中最后胜出的其实是互利者。
忽略者的博弈原则是一报还一报,如果你这次跟我合作,下次我也会跟你合作,如果你背叛我,下一次我一定惩罚你,在无数次计算机模拟之中,都是这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策略,最后胜出。
格兰特当然也知道这个策略,他对此的评论是我们能不能尝试另一种策略叫做大度的一报还一报这个策略,永远记着那些跟你合作的人,偶尔原谅那些背叛的人,计算机模拟中这个策略表现的也不错,但缺点是容易纵容坏人。
如果你问斯坦福大学杰弗瑞菲佛教授,他写过一本叫权力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拥有,答案可能就不那么美好了,非佛教授认为犯人更容易获取权力。
那么现在请你猜猜,有最多实验证据支持的答案是哪一个呢?就是我看过的各种材料来说,在各个用真人做争夺权力的实验中,坏人胜出的多。
科学作家杰里有师母,在2015年6月的大西洋月刊上有一篇文章,综述了各方的研究结果研究坏人究竟为什么能居高位,我来给你列举几条。
第二,实验
有人做实验,让搜索者看一个演员在餐厅点餐的影片,影片中这个演员的表现,如果彬彬有礼,别人对他的印象就很一般,同样是这个演员,如果对服务员傲慢无礼,受试者就会认为他可能有更高的地位。
还有一个实验更有意思,两个人坐在一起,等受试者来跟他们谈件事情,其中有一个人是演员办的,第1种情况是这个演员曾是趁受试者不注意,从受试者的桌子上抽过来一杯咖啡,自己喝,第2种情况,这个演员从车子走到桌子上偷了两杯咖啡一杯自己喝,另一杯给他同桌的那个人,那请问这两种情况下你对这个偷咖啡的演员的领导力有什么评价呢?
第1种情况人们对他的评价显然不高,认为他的领导力算是一般吧,但是对第2种情况,这次我认为这样的人特别适合当领导,而且愿意被他领导。
那如此说来当个jeker,有时候反而是领导力的表现,尤其是如果你能为自己的小团队谋点福利就更好了。
格兰特教授听说这个实验,最后表示不满,他说如果这个人从事合法渠道了,咖啡给队友和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应该很高,但这个故事呢,没有足球赛,一个实验还真设计了这一步,如果这个人不是偷咖啡,而是光明正大的找到咖啡服给队友和自己割稻了一杯,你猜因为对他的领导你又是什么评价。
结果是他的领导力评分直线下降,可能人们认为他更像个倒咖啡的。
所以到底应该是偷咖啡呢,还是个人倒咖啡呢?更进一步当个接口有时候能给你带来直接的好处,有人在爱马仕专卖店里做了一个实验,有顾客来逛商店,拿起一瓶香水,看着就发现服务员对他的眼神好像有点鄙视,好像再说,别看了,你根本买不起实验,结果是彼此的眼神居然促进了奢侈品的销售,顾客一怒之下会买给你看。
这些试验结果完全符合进化心理学,对新型和猴子来说厚度则尚未减持,天经地义,其实你考察人类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似乎也都是豹狼当道,但我们作为文明人总觉得肯定哪里不对这些实验结果毕竟是从实验室里的短期效应那如果从长期来看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大西洋月刊那篇文章的作者,游戏某分析只有三在三种情况下,你可以像jeker一样做事。
第1种情况是你和别人打交道的是一次性的。比如说你在这家餐馆吃饭,菜要吃就不来了,再比如说你在旅游点买纪念品,根本不指望回头客,没有长期交往。别人的确没法把你怎么样。
这种情况是一个团队刚刚形成,还没有分出上下级关系的时候,这时候如果你能突出表现一下自己,你就可以在权力序列你占据一个好位置,比如说小组刚刚成立还没选好组长,大家做自我介绍时候,有第1个发言的人往往能获得很大的优势。
第三个情况是你所在的团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任何犹豫错失良机坏人也要果断。
格兰特加上尤西姆的意见,不知你是否对做什么样的人有了一个打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