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札记系列
札记1.未来变数·时代

札记1.未来变数·时代

作者: 王兵 | 来源:发表于2018-05-04 09:34 被阅读23次

    文|王 兵

    这几天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今天先写前半部分,未来什么样。

    1. 头部效应

    财富会越来越集中在头部,根据瑞士信贷「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个人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成年人共有 3600 万人,占全球成年人数比例 0.7%,他们的财富共计 128.7 万亿美元,占全球总财富的 45.9%。

    可以想见,不远的未来可能 1% 的人会掌握社会 99% 的财富。而且,这个金字塔塔尖的趋势会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将来掌握社会 99% 总财富的人占总人口比例会越来越小。不过他们的财富也不是凭空来的,无论是靠着投资,还是靠着生产有价值的物品,他们拥有的财富代表了他们产出的资源。所以 1% 的人掌握社会 99% 的财富,其实可以解读为 1% 的人能够产出 99% 的人所需要的资源。这个听上去就好像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农业人口剧减,但产值不减,从原来的几乎所有人都从事农业才能勉强养活自己,到后来的 1% 的农业人口可以产出几乎所有人需要的粮食。

    这样的社会大概会是这样一幅场景:1% 的人工作产出足够 99% 的人消费,剩下的 99% 的人呢?他们要么在做「几乎没有价值」的工作,要么纯粹只是在消费而已。事实上,在现在的发达国家中,一个人即使不工作,领救济要吃穿不愁也不是不可能。

    2. 双输的竞争

    不过和当初农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从人们从生产者变成消费者是被动的,那剩下的 99% 的人并不是自愿不参与生产财富的,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挤破头想进入那 1%,所以可以想见的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有幂律分布规律的领域,头部越小,基数越大,竞争就越是激烈。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是赢家和输家都要付费的博弈(all pay auction),比如中国高考,学生刷题、补课的军备竞赛。

    想起周末的时候读到极客公园的一篇文章。写的是摩拜单车和ofo的烧钱大战,最后两边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甚至消费者和投资人可能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摩拜单车先入场,本着「美好城市未来」的初心,打造高质量耐用的单车,稳扎稳打,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展开。然后接下来,ofo 入场,他们的打法就是快,投放成本只有摩拜单车1/10的「烂车」,但铺开速度就快了十倍。于是摩拜也用低成本「烂车」跟进,接下来一轮一轮的烧钱,都想快速用钱砸死对方,最后走向双输。已经没人在乎是不是让城市变得更美好了。

    李斯特早年间批判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时,就看到了这种恶性竞争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于是提出了计划经济构想。不过历史表明,计划经济浪费更多。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竞争,面对 all pay auction 其实最理性的解法就是在一开始就不参加。但是你让我建议我自己的孩子说你不用参加高考,我却是万万不敢的。

    或许更好的状态是参加竞争的同时不把它看做是竞争,从做事情本身而不是赢得最后奖励那获得好处。

    3. 意义感的缺失

    而竞争的另一面,是个人意义感的缺失。「十三邀」有一期许知远请了陈嘉映老师,陈嘉映感叹说,原来电视没兴起的时候,院里面几十号上百人,说三百六十行,每个人总有那么几项能力是能在院里排的上名次的吧。那时候,院里面打篮球,稍微打的好点就有姑娘在旁边用崇拜的眼神看你。后来电视兴起了,人们接触的世界大了,这时候大家都去看 NBA 了,甭说你只是院里面打篮球的,就算你是省队的,过来打篮球也未必有多少人来看。这时候你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千万人中挑一个的佼佼者,你发现你在人群中是 50% 还是 1% 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平庸,你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擅长了,人生会在某一瞬间突然就毫无意义了。

    意义感缺失的不单单是在打篮球这样的体育比赛,毕竟在有些科研工作者来看,那些对人类本身就没什么贡献的活动,从一开始就落了下乘了。可是科研工作者,即便是那些得了诺奖,甚至名垂千古的大科学家就真的如他们所相信的对人类有贡献吗?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是的,他们发现了某些规律,从而改造世界,创造了历史。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没有他们,那些规律也会被其他人发现,微积分没有牛顿也会有莱布尼茨,进化论没有达尔文也会有华莱士,希格斯因为提出了希格斯机制,预言了上帝粒子获得了诺贝尔奖,可是事实上是 1964 年前后,至少有六个物理学家提出了差不多的理论。就像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做的比喻,技术自己在推动自己,人在其中的角色只是一个中介。

    4. 个人时代

    不过讽刺的是,伴随着意义感的缺失,个人能力反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两者并不一定有什么因果关系,只是恰巧同时发生而已。

    个人能力在这里就是单纯的一个人能做到什么样的事情,前人们要用极大耐心算上数年才能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 7 位,现在随便一个初学编程几天的小孩就能用手机级别的芯片在几秒钟内算出几百位。然后比如相机,以前人们要学数十年基本功才能画出很逼真的人像,现在,谁还没个带摄像头的手机呢?拿出来拍张照都不需要一秒钟。而会上网的人则有更强大的能力了,一个人一天能接触的信息量是可能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个人一辈子能接触到的信息量。

    不过另一方面,一个人也被深深地嵌入到这个社会里面了,用罗振宇的说法,就是一个人的通过庞大的协作网络放大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离不开这个网络了。现代城市只要全城断电一天就差不多瘫痪了,断电时间久一点,整个城市可能就崩溃了。而现代城市的年轻人,别说断电了,断手机断网都是很难受的事情。今年一月我去体验了下十日禅修,十天时间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发呆坐禅。刷手机,上网这个就不用想了。十天下来完全脱离群众,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各种意义上的渺小。

    不过,城市本身也有很强的鲁棒性,不会那么容易瘫痪的,个人能力也能借着这个鲁棒性得到了很稳定的发挥。淘宝个体户可以借着马云的平台卖货,不用管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一个人现在想要做个网站,这中间的门槛也比起十年前要低得多。

    最后,把这篇文章倒过来看,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每个人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却越来越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了,为此拼命竞争,证明自己的价值,最后价值却越来越集中在头部的极少数人,剩下的绝大多数沦为吃穿不愁的无用阶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札记1.未来变数·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nr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