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则新闻比较抢眼,也引起了江南乔木的关注。
一则新闻比较暖心。说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捐赠100万元设立基金,以支持新闻史学研究,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可是,当92岁高龄的方老先生在银行转账该100万元的过程中,却被当作是电信诈骗的受骗者。银行工作人员将方老先生与陪同人员隔离询问,再三确认不存在任何电信诈骗的情况下,才办理了转账业务。为此,细心的银行工作人员赢得了赞声一片。
另一则新闻比较扎心。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天对被告人陈明慧等五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一审公开宣判,首犯陈明慧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余四名犯罪分子也被判处十一年至十五年不等的刑罚。法院审理查明,2016年6月至8月间,陈明慧招募、纠集范治杰、高学忠、叶奇锋、熊运江等人结成犯罪团伙,通过群发“淘宝”、“奔跑吧兄弟”等虚假中奖信息,诱导接到信息的“中奖者”登录“钓鱼网站”填写个人信息领奖,并冒充客服人员以兑奖为由诱骗“中奖者”缴纳“保证金”,而后,又冒充法院工作人员、律师以“中奖者”未按要求缴纳“保证金”或领取奖品构成违约,要对“中奖者”起诉或已经起诉,继续缴纳手续费方可撤诉并获得奖品为由进行恐吓、利诱,再次对“中奖者”实施诈骗,骗取多人财物共计人民币104.1万余元。其中,即将就读大学的学生蔡淑妍被骗取学费和生活费9800元后跳海自杀死亡。
至此,去年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蔡淑妍因受骗跳海自杀一事似乎可以划上一个句号: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然而,当江南乔木看完今天的新闻时,心情仍然十分沉重,毕竟是一个年轻花季生命的逝去,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蔡淑妍也许正读着大学,谈着恋爱,快乐地生活着。但现实中没有如果,逝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回来。
一旦被骗,钱财完璧归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虽然法官在判决书中会责令被告人退赃,但那只是一纸判决书,要想真正转变成现实中的钞票,谈何容易?在侵犯财产类的案件中,能够退赃的案子真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案件是无法退赃的,受害人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江南乔木曾在法院工作过多年,曾长期与犯罪分子打交道,客观地讲,犯罪分子大部分都是聪明人,而诈骗案的犯罪分子则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可惜这种聪明用在了害人上。他们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抓住了受骗者的心理:一是贪婪,二是恐慌。受骗人的贪婪和恐慌心理是导致包括电信诈骗在内的所有诈骗能够得逞的重要心理因素。
江南乔木认为,要想防范电信诈骗,就要克服贪婪和恐慌的心理。不要相信所谓的中奖等各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更不能相信汇钱过去作为兑奖保证金等事情。无欲则钢,克服了贪婪的欲望,被骗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防范电信诈骗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克服恐慌的心理。在普通人心目中,公安、法院、检察院都是强力机关,比较有权威,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一旦有人冒充这些机关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而且说你涉及到什么什么案件时,接电话的人很容易产生恐慌情绪,六神无主,一步步堕入骗子的圈套。凭江南乔木多年的司法工作经验,公安、法院、检察院的人员在办案过中也许会打电话联系有关案件的当事人,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或者基于什么理由,绝不会仅仅通过打电话就叫你往某某帐户上打钱。如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十之八九属于电信诈骗。
近几年来,除了公检法大力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以外,银行也高度重视电信诈骗的防范工作,并将老年人作为预防电信诈骗的重点对象,方老先生这种情况的出现决不是偶然,而是整个银行系统防范电信诈骗所作努力的真实写照。江南乔木认为,有银行防范在先,公安打击在后,再加上当事人自己克服贪婪和恐慌的心理,即使做到“天下无骗”,也未尝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