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多重人格的故事,内心颇为触动。
故事是这样的,一对母子去精神病医院看病。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孩子身体里住着两个人格,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母亲说主人格是弟弟,副人格是哥哥。
哥哥性格阴郁、少言寡语、表情木然、智商也低于弟弟很多。
弟弟性格开朗、温润如玉、礼貌懂礼,学习成绩优异。
弟弟说,是哥哥让母亲带着他去看医生。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哥哥和弟弟都极度配合,在最后一次治疗前,哥哥提出想要在家里进行。
但是妈妈坚决不同意,医生便退而求其次去家里取一些哥哥熟悉的物品带去治疗室。
去了家里才发现,真正的主人格其实是哥哥,哥哥不够聪明,学习成绩差,为了让父母高兴,便生出弟弟这个副人格,来满足父母的心愿。主人格哥哥对母亲爱的炽热,宁愿消失,也希望母亲高兴。便告诉弟弟让他去看医生,这就意味着,哥哥将要放弃自己的意识,将这副身体彻底交给弟弟。
医生将这个事实告诉母亲的时候,令人震惊的是,母亲显然是知道的。不仅知道,她还哭着求医生让弟弟留下。
当医生赶到医院的时候,负责治疗的医生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治疗,哥哥彻底消失了。
母亲来到医院看到治疗结束的弟弟,痛苦流涕,不知这泪水为谁而流。
医生回访弟弟,弟弟告诉医生,他似乎还能感受到哥哥的存在。但不是因为治疗不成功,而是从玄学的角度上。
这个故事看完以后,久久无法释怀,总想问问自己,如果换做我,该如何选择。
这再一次让我想起网络上流传的那条视频,母亲开着车停在大桥边,在喋喋不休地数说孩子,孩子打开车门飞奔到江边,纵身跳了下去,没有一点迟疑或停滞。
我想了想,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尤其是现在已经读了那么多心理学的书籍,也看着这么多惨痛的教训。我觉得孩子长成什么样子,我都会接纳她。
只是,在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我会尽自己的力气,去引导她去带领她,让她能有更多的可能打开自己的大脑,学会思考,懂的自我激励,主动追求自我价值。
我也知道,有的人早熟、有的人晚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熟。而作为家长,能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少走弯路,如果机缘合适,孩子自我开发的好,那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如果没有好的机缘,孩子一生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开智,也无法深入思考人间万物,更无法实现自我成长、进化,那做一个普通人也未尝不可。
人嘛,一场经历而已,孩子只是经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该带着家长的期待和愿望而生活,他们的存在就是意义,他们的人生由他们自己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