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想要做一位智慧型的妈妈,于是我读了很多育儿书,然后想象着自己面对孩子的调皮或者叛逆,始终可以微笑着用爱和理解去包容他。
曾经,我以为多看了几本育儿书就会在处理亲子关系中游刃有余,多掌握了一些教育理念就可以把孩子教育成理想中的样子,就可以在别人错误对待孩子的时候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而现在当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在自己一次次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我才知道曾经的想法是多么生涩,未经实践的打磨,那根如同生了锈的经验之棒无法锃光发亮。
现在每天我都会把当天与孩子相处的过程简单记录下来,用合格与否来监督自己的行为。
可是,当我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去记录的时候都失望地发现自己所能做到的与想要达到的目标相差太远。
其实我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自己不发脾气即可。希望在每晚短短的能够和孩子相处的三四个小时里,无论孩子表现如何,我都能够温和而坚定地去处理,陪伴孩子高质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可是,在一个又一个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晚上,我的信心被大大地消磨了,挫败感越来越强。
每一天在给了自己一个不合格的评价之后我都下决心第二天要改正,不就是短短的几个小时吗?我哪怕回避一下孩子,也可以不起冲突啊,再不行,我可以玩手机或者逛某宝,难道这样我还不能避免冲突吗?
可我遗憾地发现,我还是很难做到轻松地、心情平和地度过那一段简单的亲子时光。看到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看到时间过了九点半孩子的作业还没做完,我的焦虑感就噌噌地往外涌了,就像是一股气流,我越是压制,它越是往外冲。
每次以训斥的形式让孩子乖乖服从之后,接下来心里就被满满的挫败感占据了,那种感觉自己很无能却又无法改变的焦虑,像是进入了一个无底的黑洞,将自己的信心一次又一次地吞噬。
其实,一开始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仅仅只要不随便发脾气就行了,难道就那么难吗?
曾有那么一瞬间我有所顿悟,不是这件事难,而是自己缺乏改变的勇气,不是改变不了,而是自己没有必须要改的决心。
因为这种改变并不能带来即时的效应,反而需要自己付出极大的耐心以及压制随时想要暴发的怒火,所以哪怕一次次地向自己妥协,都没有必须要改的决心。
可是长期的挫败感会让人更加没有信心去战胜自己,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完成,进而会失去努力的动力,这个,绝对不是我想要的。
于是,在一个下雨天的周末里,我再一次下定决心要改变。
与其懒惰,与其被挫败感折磨,索性大胆一次,鼓起勇气,承受改变过程中所产生的阵痛,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