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个观点可能被成功学以及与成功学有关的西点军校的传言夸大。
但我觉得,仍然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孙子兵法》是在一种极高的抽象层次上来进行写作的。
这意味着他对于战争中各种冲突的要素的泂察有着更高的视角,这同时也意味着它的适应范围会更加的广泛。
但是这样也并非是没有代价的,过于宏大的视角,会使得他在描写细节方面没有那么的深入。
很多事情必须要仔细的进行考虑,在具体的应用方面,你可能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但是,当你慢慢的成熟之后,你可以反过来重新对它进行阅读。
这种书适合你反复不断的去揣摩咀嚼,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将会有更多更深刻的领悟。
如果有个人,他在第一次阅读《孙子兵法》的时候,他认为他读懂了这本书,那么我们基本可以这样认定——这个人极有可能是在自欺欺人。
其次,《孙子兵法》能够恰当的去分析环境,他能够将战争放在一个复杂的维度当中进行考察,然后对战争的策略成败进行评判。
这本书列出了很多的内容,把战争分为了几个层次来进行讨论:
1)他认为不应该轻易的发动战争。
但是如果战争发生了应该尽可能的要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
浪费力量去占领一个城市,发动攻城战,这会使得战争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会给相关的各方都带来严重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描写的内容更像是:
一个士兵眼中的战争,而不是军事战略大师眼中的战争。
将《孙子兵法》当中的观点放在一起,然后进行整合,你能够获取一种哲学上的视角,有了这,你能够看清楚战争何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以及你应该采取什么样恰当的策略。
回顾下现代战争的历史,你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战略都在被广泛的采用。
现代战争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东西,这些战争有的时候会导致一个国家的覆灭,战争让城市变为废墟,这些战争同时带来了难民潮。
有的时候战争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这些战争导致了激进分子的产生,很多时候战争完全没有明确的目标,纯粹变成了维护面子或者是要去支持一些代理人。
《孙子兵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很多投资者、企业咨询师都是拿着本书形影不离,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只是适合于战争本身。
2)《孙子兵法》更侧重于战略方向的思考。
它本身并没有提到很多有关于军队应该如何部署的问题,更没有去讨论如何部署军队这样的细节,更别提如何将这些琐碎的细节用于战争中去进行作战了。
《孙子兵法》的文字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你想要读懂其中内容的话,那么你必须要反复的进行阅读。
里面藴含了大量的典故,里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这主要归功于它所秉持的观念。
《孙子兵法》本身并不鼓励战争,但是如果战争不可避免的话,那么如何去培养自身的战略优势,如此一来使得对方发动战争的成本尽可能的提高,这样一来,虽然战争还没有发生,但是你已经获得了优势。
如果一场战争不可避免,孙子强调战争应该要速战速决,最好任何一场战斗都没有发生,战争就结束了。
如果你不得不进行一场战争的话,那么你已经开始陷入被动。
你的策略本身就已经失败了。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战略。
很多事情也许当初你身在局中,你认为他说的并没有太多的道理,但是在战争发生了很久之后,从一个更宽广的维度来看,你将会发现,他的很多原则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事实上,他在书中经常会强调战争的负面因素,这些负面因素都应该要被纳入到统筹当中去的。
对于很多新的将领来说,这本书可以提供很多有益的教训。
在孙子所处的那个时代,很多将领都是政治任命的,很多人并不是专业的士兵。
在那之后的几个世纪里面,中国的职业军队才开始真正的诞生,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了战国时代。
将那些原则牢记于心,孙子希望他书中的内容能够警醒那些统治者。
除了战争,有些统治者似乎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来谈谈克劳塞维茨。
他认为战争是其他手段的延续。
克劳塞维茨认为,如果其他手段完全失败的话,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这是极少数克劳塞维茨与孙子观点相一致的地方。
但是他们却将战中放在了不同的背景之下。
这两本书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
克劳塞维茨所处的时代是拿破仑时期,他强调了很多的原则,比如他认为战争不应该超越国家的战术和战略资源水平。
他强调,在适合的时候应该要停止战斗,并开始进行谈判。
在克劳塞维茨的书中,他列举了很多非常详细的内容。
很明显,同《孙子兵法》比起来,《战争论》所面对的读者的受众要小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