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要求努力,努力学习,努力跟同学搞好关系,后来是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我的内心深处是认同这样的价值观的,人的确是需要努力,这种想法本质上是放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这种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想法我是非常认同的,于是我认可人要努力。但是“努力”终归是一个抽象概念,那到底什么是努力呢?
上学的时候,我听说很多人学习到深夜,于是我以为努力就是:熬夜读书。我也这么做了,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小小年纪就有了黑眼圈,并且从未减少过。上了高中,我拼命得延长学习时间,我也曾经早晨4点起床开始学习,但是一切都没有任何好转。读了大学,我以为努力就是不要荒废大学4年的时光,就是要泡在图书馆,拼命读书。于是,我抓紧每分每秒,吃完饭马上去图使馆,我从未在餐厅等过舍友和他们一起走,我怕耽误时间;我也曾经每天5点起床开始背英语,坚持了3个多月,背下来一半新概念英语三;我曾经6点起床,成为宿管阿姨打开宿舍门第一个冲出宿舍楼去操场跑步的姑娘,坚持了一个学期;我也曾经每3-4天读一本书,读了很多社会学、心理学的书,名著,连续读了近10本;我曾经感受过读书一夜是什么体验,《悲惨世界》我抱着这本书,从白天读到晚上,从晚上读到白天;更疯狂的是,由于我精神紧张,我甚至把我的恋爱变成学术讨论,变成辩论会,我和当时的男朋友聊天的内容永远都是可以引发思考,“获得进步”话题。我的大学时光结束,我几乎没有得到什么看得见的成绩,在大多数人的评价标准里,我是荒废了我的时间,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大学时光真的很努力。由于没有什么看得见的成绩,我曾一度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努力的人?我以为我不够努力,我还需要更加努力。
工作以后,我依然努力学习,参加各种考试,我学习了FRM,听得到的课程,学习混沌大学,参加007写作社群,疯狂的补认知。我曾经在每天上班的情况下坚持每天学习FRM的课程3-4个小时,坚持了半年;我曾经把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每一篇都写了复盘,坚持发表在公众号上;我曾经每天坚持学习8-9个小时考CPA持续8个月;我曾经每天坚持学习8-9个小时考研究生坚持8个月。但是很遗憾这所有的一切我都没拿到结果,在做所有这些事情的时候我都被焦虑症紧紧包围,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内耗中度过的。
直到有一天,我听了核聚老师的学霸训练营的课程。这个课程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以前的我也是在“努力”,但都不是真正的努力,或者说我以前的努力无根,过于肤浅。于是,在学习方面,我对努力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想法:
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真正的努力只有一种,那就是:学了的东西不要忘记。这是学习这件事情上努力的最简单也是最实在的标准。然后我们继续向下拆解:如何做到不忘记?到底什么东西不要忘记?怎样才算是不忘记?认真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才是真的理解了什么是努力。第一,如何做到不忘记?首先,在初次学习的时候不要急功近利,认认真真,细心的理解记忆;然后就是按照规律时长复习,不断复习,不断体会。第二,到底什么东西不要忘记?答案当然不会是所有东西,有些东西需要记忆和理解的是原文原话,有些东西需要记忆和理解的是方式方法,有些东西需要记忆和理解的是思考模式,思维模型,甚至还有些东西需要记忆和理解的是态度。比如:学习英语的话,我们尽量选择一些文章真正的背下来,是背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程度,并且还要时长复习,不能贪多,每天坚持就好,冯诺依曼学习英语背诵《失乐园》,苏轼曾经背诵下80万字的《汉书》;学习数学,我们需要记忆下概念是什么?围绕概念的出题方式是什么,即概念的应用场合都有哪些,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背下来一些习题,这是为了在我们的头脑中构建一些解决问题的模板,让大脑细胞快速链接;怎样才算是不忘记?上学的时候这个问题非常好解决,考试和做题都是检验的好方法,毕了业以后,我们每月,每季度,每年检验一下自己的记忆情况就好。
曾国藩说:结硬寨,打呆仗。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