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寒假的重点不是孩子怎么过,而是家长怎么做

寒假的重点不是孩子怎么过,而是家长怎么做

作者: 凌云之路 | 来源:发表于2020-01-22 00:02 被阅读0次

1.

寒假来了, 对孩子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可是我所在的家长群却一片哀嚎,好像玉帝面临大闹天宫的猴子一样,充满惶恐和不安。

为什么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会有这样的感觉?

原因在于谁?该怪孩子吗?是因为熊孩子们假期变得太调皮捣蛋吗?

并非如此。

根本原因在于,放寒假的孩子让我们这些父母重新承担起了对孩子的全部责任。

孩子上学的日子,相当于我们这些家长把孩子的教养责任推给了学校。对我们来说,孩子上学的日子,时间清楚,事项简单。平日里,时间上,孩子到点儿上学,到点儿下学,我们只要按时接送孩子即可。事项上,孩子下学后往往还有各种作业,周末还有辅导班。只要按时督促孩子写作业,按时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就好了。孩子的大部分管教责任是由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完成的。

但是假期来了,似乎一切全都打乱了。孩子被学校还给了父母,父母们轻装上阵已久,突然又担负起全天管教孩子的重任,父母们并不适应。

特别是孩子们的心智每天都在成长,假期的到来意味着父母要面对一个已然成长了一个学期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上一个假期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对父母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挑战。

2.

父母们的应对方式各有不同。

第一类方式是把校园时间延长,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学科辅导班或者兴趣班,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参加各种“营”,不管是以学为主还是以玩儿为主,总之是孩子又被放置到时间、事项被设定好的情境之中,父母又重新把管教孩子的责任推给了学校和社会。

第二类方式是把孩子送回老家,让老人帮忙照顾,父母仍然没有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而每年这个时候,各个媒体就开始推出“孩子寒假作息时间表”,“孩子寒假该做的N件事”等等,似乎在帮家长支招,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如果家长真的照本宣科,成功实现的又有几个呢?因为孩子不是能够被一键设定的机器,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

第三类方式是家长亲自披挂上阵,自愿也好、被迫也罢,亲自承担起教管孩子的责任,但是往往母慈子孝不过三天,一定会爆发种种矛盾,鸡飞狗跳。

如果要切实提高孩子寒假的质量,重点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面对寒假,与其责怪孩子,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身。

3

孩子们为什么拥有这么长的法定假期?

因为孩子们只是孩子,他们不是成人,他们是还在成长的个体,这种成长既包括身体的成熟,也包括心智的成长,这种成长不能只靠学校来完成,而必须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完成。

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因此不能让他们全年都坐在教室里。

孩子们需要更多地与这个社会建立连接,因此不能让他们只局限于冰冷的书本知识。

孩子们需要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因此不能总是让学校的老师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要让他们有足够长的时间,自由去建构各自精彩的内心世界。

而家长们心目中孩子理想的假期是什么样呢?

他们希望孩子不要给自己增添麻烦。希望孩子们乖乖呆在家里,生活规律,时间管理科学,最好每天都有一些学习时间,甚至利用寒假实现“弯道超车”。

这样的要求,即使是成年人面临着假期,都不可能做到,为什么我们要苛责孩子们呢?

当代的家长也常常说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独特的个性,可是当天平的另一端是孩子的成绩时,父母的天平常常是倾斜的,甚至全然忘记了到底什么是一个生命的本质,人格诚可贵,个性价更高,若为成绩故,二者皆可抛。

而且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是成人,他们像是一棵肆意成长的小树,枝干旁逸斜出,不可能总是那么“乖”。

孩子的目光没有成人那么远视,他们看不到那么远的未来,他们不知道今天的努力会给明天带来什么,因为缺乏确定的目标感,所以他们看上去并不努力,对学习没有父母期望的那么上心。

他们就是想在家里看电视,吃零食,玩儿电子产品,最好根本不要学习。

父母和孩子之间这种认知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对假期的期待有本质上的不同。

家长们在假期担负起教管孩子的责任后,常常把自己的期待作为KPI来衡量孩子,结果很快就充满了挫败感,孩子怎么也完不成父母给他们预设好的指标。父母们很快就发现他们在督促孩子学习方面甚至不如学校做得好,孩子甚至不如在学校那么配合。于是家长们各种失望生气,归因为孩子就是罪魁祸首,应该为这一切负责,而孩子们也常常感到压力和束缚,同样充满了挫败感和不快乐。

4.

如何度过一个有幸福感的假期呢?

假期的重点不应该只是学校生涯的延续,而是一段互相理解、互相激励的亲子时光。只有在这样的家庭关系和氛围中,幸福才有可能实现,孩子才最有可能成长为他自己,虽然不一定符合父母内心的标准,却一定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

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父母此生最大的财富,我们期望孩子优秀,我们期望孩子幸福,我们期望亲子关系融洽,但是我们却习惯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好像把我们最重要的一笔积蓄,交给理财机构去投资,我们只要等着拿受益就好了。

即使是理财机构,也不能保证你百分之百的高收益,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理财我们是外行,但是我们都曾做过孩子,而我们的孩子,又有谁比我们对他们的感情更深厚,有谁比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更多呢?为什么我们潜意识里要把这么珍贵的一切拱手让给他人呢?

孩子上学后,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少。每一次假期都是一段难得的亲子时光,特别是寒假,因为横跨春节,所以父母有了更多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这段时光,而是迫不及待地想把它送走,在孩子开学时高呼万岁呢?

5.

具体来说,面对假期,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六点:

第一,好好陪陪孩子,好好跟孩子一起做些事情,好好跟孩子交流一下。这种交流不是居高临下的,像领导对下属一样,而是平等的,把孩子真正当作“人”去交流。如果我们真的用这样的心态跟孩子去相处,你每天都会在孩子身上发现惊喜和成长。而每一个孩子在本质上其实都想要取悦父母,没有哪个孩子真的想要跟父母对着干,只要孩子感觉到理解、包容和爱,他比谁都想让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二,鼓励孩子利用假期做他喜欢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克制住我们自以为是的评判,而是通过观察孩子的爱好,努力帮助孩子寻找他的长处。现在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不是“木桶理论”,而是长板理论,谁越有特长谁就越容易脱颖而出。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他在一定程度上有点自闭,在学校不爱跟别人交流,学习成绩也一般,假期也常无所事事地在小区闲逛。他一次无意中在垃圾堆捡到一个废弃的收音机,就捡回家拆开玩儿,觉得很有意思,从此就迷上了翻垃圾堆里的电子产品。他的家人都是大学教授,但是并没有因此觉得“丢人”、“脏”而责骂阻拦他,而是在教给他卫生和安全常识的基础上陪着他一起在垃圾堆中翻找“宝贝”,这个孩子因此利用假期拆装了大量的电器和电子产品。仅仅四年级,他就用捡来的各种元器件,组装了一个电风扇。每当说起他的这些宝贝,他就侃侃而谈,眼里有光,再也看不到一点儿内向自卑的影子。

第三,鼓励孩子多阅读。鼓励孩子阅读不意味着一厢情愿地给孩子买一大堆世界名著,当孩子抗拒时,就武断地说“我家的孩子就是不爱看书”。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孩子的父母。父母应该在充分观察了解孩子喜好的基础上,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比如我的孩子最初喜欢看“柯南”的动画片,在这基础上,我给她买了很多侦探小说,逐渐从《老鼠侦探团》、《少年侦探团》等儿童侦探小说过渡到世界经典侦探小说,现在我的孩子小学三年级,但是已经读了很多东野圭吾和爱伦坡的经典侦探悬疑小说。

第四,在假期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自主探索和发现,甚至可以鼓励他犯错,只有这样,他才能逐渐发现自我,培养独立思考和认知的能力。如果孩子寒假的日常生活连每个小时做什么都被父母安排好,那么他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孩子在学校被老师管了一个学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自由,好不容易放个假还要被父母限定得这么死板,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只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巨婴。孩子的自由越大,他会意识到的责任就越大。

第五,利用假期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孩子会弹钢琴、会画画,会各种技能,当然值得骄傲,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谁说做家务的能力就比那些才艺差呢?做一道菜,需要合理安排各种食材的准备时间、下锅时间和烹饪时间,需要耐心细致,真正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评价一个孩子特长时,把做饭、洗衣服这样的能力也看做必不可少的能力时,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得到进步。2014年曾有一本叫《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的书,让全世界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书的作者是日本的一家人,爸爸安武信吾、妈妈千惠和女儿阿花。千惠得了癌症,在阿花5岁那年患病离开了,千惠临终最希望的就是让阿花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她说:“我没钱、没权、没地位,完全不知道该给女儿留下什么…想了想,我只能教会她做饭、做家务,让她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能好好地活下去……”因此,千惠在离世前,教会了阿花各种简单的家务。千惠说道:“阿花,做饭这件事与生活息息相关,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后来,这个真实的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阿花的味噌汤》,由广末凉子、泷藤贤一等出演。

第六,利用假期让孩子多运动。所谓运动不意味着一定要给孩子报那些注重技巧的滑雪班、篮球班等课外班。每天只要让孩子跟小伙伴们在户外玩儿一个小时,孩子们就很开心,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身体。曾经有研究人员对500个视力正常的孩子追踪了五年后发现,室外活动多的孩子近视发病率最低。当代孩子们过早出现的视力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足。而且孩子多跟其他小朋友玩儿这件事本身就很重要,《教养的迷思》一书曾用详实的数据表明,孩子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比我们想象得大得多。

6.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们以为孩子是长大后渐渐变得陌生了,其实当他们在我们身边时,我们跟他们有效沟通的时间就不多,我们就不够了解他们。

我们以为孩子长大后啃老是他们懒惰,其实当他们还是个孩子时,我们并没有像对待他们的成绩那样去对待他们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我们没有好好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我们以为寒假是熊孩子们的灾难,其实父母往往是这种灾难的制造者。

当我们为熊孩子“不好好过寒假”愤怒时,其实是对我们自己没有合格地承担起孩子假期管教责任的无能感以及无法掌控这段亲子时光的无力感在作祟。

我们曾经避之不迭的寒假,以后想起时才知道那是我们这一生中最难得的亲子时光、是孩子们的自我成长时间,是孩子们与社会建立连接的重要阶段。

父母认真平等对待孩子的假期,就是认真平等地对待孩子的人生。

相关文章

  • 寒假的重点不是孩子怎么过,而是家长怎么做

    1. 寒假来了, 对孩子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可是我所在的家长群却一片哀嚎,好像玉帝面临大闹天宫的猴子一样,充满惶恐...

  • 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

    作为家长,很多时候,孩子们是不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有时,家长总是抱怨...

  • 丰富寒假生活 培养编程兴趣——DFRobot造物粒子硬件编程套件

    转眼孩子就放寒假了,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不少家长肯定也头疼怎么让孩子在寒假中过的更加充实,而不是被电视机和...

  • 寒假安全提示

    寒假将至,这9条安全提示送给家长,助孩子平安过寒假! 这个寒假,您想好怎么陪伴自己的孩子了吗?是不...

  • 寒假怎么过?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马上要放寒假了,有没有想过这个寒假和孩子怎么过?先让大家看篇文章吧!看看我怎样陪孩子过寒假...

  • 孩子做事缺乏耐心怎么办?@三七写作营

    孩子做事没有耐心怎么办?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缺乏耐心,都会态度的强硬要求孩子怎么做怎么做,而不是引导或者沟通,结果,导...

  •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孩子在家里,不管做什么,有什么错呢?所以,在家里的重点,不是挑孩子的错;而是家长怎么去培养,正确的态度,有效地方法...

  • 当孩子开始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做?

    中学生家长如何应对孩子消极懒散厌学的问题? 当孩子开始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做? 小夏已经上初三,为了考重点高中,父母...

  • 性教育

    性教育不是教孩子们学坏,而是教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学会怎样对自己和别人负责任。那么,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一.出生...

  • 毕业班的孩子,你的寒假这样过

    一年一度的寒假又来了。我们这里三十天的寒假怎么过,成了许多家长和孩子共同关心的话题。尤其毕业班孩子的家长,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寒假的重点不是孩子怎么过,而是家长怎么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uy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