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索,和人之间的相处问题。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和别人相处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很累也很轻松。那就是,把所有人都当成一个人,都当成你最好的朋友。
曾经我是有所求的去做一些事,我希望我对别人的好别人可以记住,或者有一天别人也可以对我这么好。我抱着一颗有所求和讨好的心对别人,自然得来的结果也是乱七八糟。
前两天看到刘蕾姐的简书,她分享了这样一件事情。她感觉自己有了很多改变,但是小小的爸爸和小小的表现仿佛还是那么不尽人意时,她就开始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后来,经过姬老师的分析,刘蕾姐明白了,真正的好,真正的改,是无所求的。当我们有所求的事情,我们的发心是不纯洁的。这句话同样也适用在我身上。
前两天和Z同学去亚洲超市,我说,东西沉,你在门口等我,你就别进去了。Z说,那你帮我室友买一袋水饺吧。我应许了。可是随着我拿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就开始有点不耐烦,草草找了一圈,没找到水饺,我就想“要不然算了吧!我的东西那么沉,商店里人又那么多,我就说没找到!”转念,我又想,如果Z的室友是我最好的朋友思琦呢?我也会这样敷衍了事吗?绝对不会。
于是咬牙,又转了两圈。拿到了水饺,付账。随后我把水饺交给了Z的室友,那个姑娘很开心,我笑着点点头。
我和班里的一个叫Echo的姑娘都很喜欢一个叫Toby的卡通形象。昨晚,我在淘宝上看到了Toby的日历,我就把链接发给她,她也特别喜欢。但是由于快递不能寄送到墨尔本,她就有点要放弃了。我一个念头闪过,我可以帮她买,让男朋友带给她啊!我跟她沟通了我的想法,她很高兴的接受了。她说谢谢,我说没事的。
一切就这么简单。我们第二天上课还是简简单单的打招呼,微笑着跟对方说再见。这放在以前的我,应该是很不接受的。我会认为,作为一个不怎么熟的同学,我这么帮你,你竟然没有对我很感谢嘛?这就像涛叔叔转发的微信链接一样,每一个不开心和不满意的背后都有一个“应该”。这一次,我没有。
我没有用所谓的应该去衡量别人,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知道我为什么要做的,我所做的一切并不会因为你是谁而发生任何的改变。我做的一切,是因为我知道我的身份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我知道我自己“实无所得”。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也让我陷入沉思。为什么我在爱情里一直是一个不知道知足的角色呢?虽然知道要体谅男朋友考研的不易,但是心里还是会对我们最近不多的沟通时间感到不舒服。心里会有波澜,还有抱怨。直到今天,Z跟我说,她的男朋友在去年考研的时候,几个月没跟她联系,把她逼得就要分手,忍到考研完以后就跟男朋友说了分手...... 我才在感叹男朋友对我的包容,宽容和忍让。看来自己还是不能站在局外的角度和高度来审视自己,只有通过和别人的对比,才能看到自己的有多幸福。
还有十七天,希望我也可以做的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