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回看张良张教练的云访谈,了解泉源高中,越深入越心生更多敬佩。之前没有关注,这次云访谈还是初次跟张教练谋面。听他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经历,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践行,感觉他是一个认真踏实低调做事的人。
所有的突破和积累都是为了未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张教练的前面丰富的职业和人生经历就可以看出他所有的突破和积累。做了两年高中教师,之后又去读新闻传媒研究生,进入南风窗,自由职业+沉淀,重回教育领域创办泉源高中,之后创办艾卡的米。张教练的教育初心始终未变,在未做教育的中间几年是一直在思考着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培养人,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获得可以支撑他们去更好适应不确定的变革以及各种境况和调整的内在力量,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去面对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未来。正如他所言:要提升我们对未来的感知力,我们其实是在设计未来的课程。
跨学科跨领域的主题或模块化学习是最有实效的学习。张教练对未来学校有一个自己的构建,其中提到四大支柱:课程、教学、组织、环境。课程首当其冲,张教练对高中三年的学习做了严格的课程体系的设计。对高中122本教材做了拆分,统整为26个学习模块,通过另外一种结构来学习。其中他提到一个小事件,就是让学生撕书,其实目的在于让学生重整知识结构。将高中九门国家标准课程,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重新整合成自然、社会、人三大领域二十六个主题鲜明的学习模块,泉源学习模块包含并延伸了所有高中知识。这种课程体系重构就需要站在更高位来统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模块。现在很多学校在谈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构建,但如何构建,如何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泉源的课程体系就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当然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及教学也需要一定能力的师资。
将有效的探究、体验式学习贯穿于整个高中。高中三年,学生要待在全国不同的地方进行学习。张教练指出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实地生活的体验,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结合当地文化来设计课程。后来也号称“行走的课程”,意在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更看重孩子那些无法用分数、用数字体现出来的能力,如 独立生活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看了一个泉源高中的短视频,是刚入学的学生就知道到村子里开展项目式学习。在 调研的前期和后期学生们要做大量的工作。学生们选择了公众河流的治理、乡村生态农业调查、古镇开发与保护等项目主体,在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创新、自主研讨。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交流沟通等核心能力。我们都深知学习要真实深入发生,需要过程中学生的深度参与、研讨、探究和体验,但多数传统课堂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尤其是疫情期间的学生学习,看着孩子们听着老师们的录播课,PPT展示和教师的语言讲解,孩子们目光呆滞地盯着屏幕,缺乏思维的调动,更没有“心流”,这一段学习未能给孩子带来好的体验,反倒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用技术促进更好的教学。对于张教练现在在做的艾卡的米,虽然没有实际体验,我也学习视频进一步了解了一下。真的是很好的尝试,我想这个艾卡的米也将会成为助教、助学的受欢迎的平台。张教练对于技术与教学的关系,看得很深入:技术作为手段,教学作为本质,技术应用是未来促进更好的教学。一是通过技术可以让教师从简单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来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进行示范和矫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统计,让老师从这些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和精准教学方面;二是优化输入输出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通过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们相互之间信息的随时共享和研讨;三是数字化资源体系支持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一方面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还能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系统得到及时反馈指导并进行自我归纳总结;四是认知诊断减少无效教学。通过教师对于解题思路层级的分析,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客观化,精准诊断每位学生的知识链条缺口或短板然后进行精准施策。我想这些都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需要的。也期待着张教练的这一平台进一步发展,不仅仅服务于学生解题和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以这些为载体,关注背后的学生核心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云访谈结束了,但我想我会一直关注张教练,关注他引领下的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操和落地,更期待探索创新过程中的理念和技术能够为更多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认同,也加入到共创2029未来学校的行动中。哪怕是一小点的变化,可能就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