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良知精华

致良知精华

作者: 君子333 | 来源:发表于2023-06-02 06:54 被阅读0次

    你只要让你良知光明,

    你自己会有方法出来。

    如果你想拥有财富,

    你说我想获得很多的财富,

    你唯一要做的一件事情叫致良知,

    一旦良知光明,

    你的吾性自足,

    它自己会告诉你,

    你要怎么做。

    没有经验,经验全是假的。

    如何获得健康,

    内在你的自性会告诉你。

    别人说:哎,用这个保健品吧。

    不用听他的,

    你内在有链接吗?

    内在有链接你用就管用。内在没链接,

    你用就没有用。

    听你内在良知的。

    不是听你头脑的,

    那两回事儿啊。

    所以致良知,

    它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的良知不光明,

    你的心是不清净的,

    你用你头脑,

    你说我不听任何人的,

    我很武断,

    我很决断,

    OK,你那是头脑的,

    小我的,是人心,

    这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所以你必须让你的良知光明,

    良知光明后,

    良知会给你生万法,

    良知会告诉你,各种各样的,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那我们说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求理于事物就是向外求。误也,

    就是错了,

    你的方向错了。

    人世间一切的疾苦,

    都是自作孽的小我。

    按灵性的说法,

    真我是很爱你的。

    他并不希望你受苦,

    但是你自己给自己找的苦。

    圣人之学是干什么呢?

    只是致良知。其它都没有。

    所以开天眼啊,通灵啊, 神通啊,打禅七啊,静坐呀,念咒啊,等等你不用管,那是方便法门,

    那不是真圣门正法眼藏。

    所以如果你习圣人之学,

    你只干一件事情,

    致良知。

    就是心即理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自然而致之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孔老夫子说的三种人。

    什么叫圣人?

    镜子上的灰擦干净了。

    什么叫凡人?

    镜子上全是灰。

    但镜子上有灰不代表镜子有问题,

    这个镜子的光亮还在,

    只是被遮蔽了。

    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圣人,

    这就是个个人心有仲尼。就是你本来都是光亮的镜子,

    自将见闻苦遮迷。

    上面全是灰遮住了。

    那每个人境遇的不同,

    人生的不同,

    就是灰的程度不一样。

    除了致良知,

    没有其他学问了,

    没有其他学问了。

    其他学问添枝加叶,

    反而遮蔽良知。

    那你说我要不要学营销?

    要不要学厨艺?

    要不要学什么什么什么各种技能,

    你开心吗?

    做的很开心,

    你就会去学。

    但你学是良知指引你去学--你感觉开心就是想学

    不是为了学而学。

    孔子孟子死了之后啊,

    应该要感谢董仲舒,

    没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就是汉武帝决定这个,

    那圣学继续失传。

    就是什么呢?

    董仲舒让他灵光一现,

    虽然董仲舒和汉武帝可能不一定懂孔子到底在讲什么,

    可是他这一个独尊儒术,

    最起码让圣学在中国开始普及

    5000年前的尧舜的精一功夫,

    最终落实在阳明四句教这4句话。

    你说我怎么去允执厥中?

    你说我怎么把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给它结合好?

    就是阳明四句教。

    简单说一下王阳明他教学的几个变化:

    他龙场悟道,

    始悟心即理,

    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

    就是什么?

    他悟到了,

    原来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心外无事,

    也就是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这叫顿悟,

    明心。

    也就是什么呢?

    分真即佛。

    那他在悟道之后,

    他刚开始教,

    教什么?

    1510年教知行合一。

    他为什么提知行合一?

    因为当时朱熹主要的学说是知先行后、知易行难,

    王阳明就针对这个,

    他提出知就是行,

    行就是知。

    而且开始改变,

    那个不叫知识,

    叫什么?

    叫良知。

    但是这个时候他没提致良知。

    他教你什么?静坐。

    他自己一直在成长,

    在改变,

    他发现静坐不对,

    他发现什么?

    这些学生都陷入了空寂。

    到1520年提出致良知。

    1527年天泉证道阳明四句教,

    终于完成了他一生的一个总结。

    忧郁症,或者说一些精神方面的问题,都是情绪的压抑,压抑太长了,首先不要抗拒,

    就是我们说的,

    你不要觉得这个不好。

    你在觉得它不好的时候,就是在抗拒它。

    你有一丝的感觉不好,就觉它。

    你这个抑郁,跟痛苦,跟疾病,跟疼痛,都从如中来的,

    没有任何东西不是从如中生的。

    大家要明白这个,

    它从觉中生的,

    它能生,

    它就能去。

    它自己生自己去。

    疼痛如果在你身上出现了,

    它是从如中来的,

    那么你就让它走。

    怎么让它走呢?

    让它流经。

    你就是觉察。

    但是你要评判,你要抵制,你要抗拒、回避、转移,

    总之你有情绪,

    只要你起情绪,

    哪怕一丝不舒服的情绪,

    你就是在阻止它,

    你认为它不是你的。你认为它不是你的,你在和那个如抗争。

    我抑郁,

    我就看我能抑郁成什么样。

    当你这样,

    它反而慢慢就走了。

    就好比说,我失眠,我晚上睡不着觉,你越着急,越睡不着觉。

    我就看,

    我睡不着觉,

    我能怎么样。

    我一晚上不睡,

    我看我明天能怎么样。

    你越是允许它,

    越是让它在你身上流经,

    它反而流经的更快。

    不要陷入一个误区,

    就是我拼命的找情绪,

    格物致知,

    就是像猫守在洞口,

    等着老鼠(情绪),

    我只是耳朵竖着,眼睛瞪着,我等着。

    我不是四处找老鼠。

    做格物致知的时候,

    念这个话术,

    只是让你去确认真相。

    但事实上,

    真正那个格物致知只是允许,允许什么呢?

    你的身体堵,

    你的这个地方疼,

    你的情绪起起伏伏。

    只是干这个。

    但为什么加一个第四步骤,

    就是你去警醒于光,

    去觉这个真相?

    就是我们很多人:

    第1个无善无恶他做不到,

    因为他不明白真相是什么。

    所以才加一个。

    所以你可以边做边念,也可以等你和平了,胃不堵了,念一遍结束。

    你说念没感觉。也没问题,因为那个只是最后一步。

    觉是不刻意的,不用力的。

    因为这个胃堵,

    你是能感觉到的。

    那你躺在那,就堵吧,

    但是你不是把关注力全部放在这,

    而是躺在那,

    你睡着都没问题。

    觉是很淡淡的,

    不是很刻意的在那,

    但是它会自己走,

    是这个意思。

    不要把警醒于光变成一天24小时都在背话术,

    那样就跑到小我的刻意了。

    渴望不明显,两个原因,

    第1个呢,确实良知不光明,

    你就不知道要干什么。它无法给到你指引。

    第2个呢,从小的开始,

    从小渴望开始,

    从小的你想做的事情开始,

    所以那个知行合一,

    它是什么?

    它是把你由小兴奋带往大兴奋。

    无条件的兴奋,

    就是我做这个事情本身快乐,

    而不是这个事情给我带来的结果让我快乐。

    这才是跟着真我走。

    纠结就是一种动气。

    零极限那个叫‘荷欧波诺波诺’大我意识法,也就是意味着你必须具备大我思维。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心散乱,你的心,你没有菩提心啊,忘失菩提心,纵行一切善,也是魔业。

    3点,第一心即理,第二格物致知,第三知行合一,这三个,一个你没做到,一个也没搞明白,圣人之学跟你无关。但是第1个是最难的,就是心即理。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所以,你不要以为修行很简单,

    降服你的贪嗔痴慢疑,去你的人欲,比你带兵打仗还要难。

    我们是要来想清福的,不是来享洪福的。福报分两种啊,鸿福和清福。想鸿福,就会死,你很有钱,但是你没有时间享受。

    你忙得已经没有时间享受你的钱了。

    第二呢,是清福。什么呢?你可以享受一切的美好,清福才是自在人生。

    听课只是明心,

    见性只能功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良知精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vp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