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读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作者: 他不在这里 | 来源:发表于2017-12-30 13:32 被阅读38次

读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对于韩非子,司马公悲叹其“为《说难》而不能自脱”,我倒觉得其“终死于秦”在情理之中。列传所引《说难》文中,韩非子揣测国君们各种心理可谓细致入微,分列类型,一一设计化解之法。不论合理还是变态,都有应对策略,思虑不可谓不周全。故此,韩非子十分自信可免各种因说而起之祸患,而甚愿以虽口吃之舌但善著之书显名天下,一入秦而遭害。俗话有“淹死者多会水”,韩非子不如庄子不做“郊祭之牺牛”更有智慧。所以,韩非子虽知说难而易惹祸,但又自信策略全备,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想国君暴虐残忍之毒猛于水火。

再读《说难》,韩非子处处至说者和被说者于敌我对立位置。说者最讲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如果心中时时存着敌对心理,处处设防,句句小心,唯恐对方加害于己,怎么能做到同理心呢?如此,理不足服人,情更难动人。虽然执政者多为变态狂,说者却不能以同样变态心理对待他们。韩非子深陷阴谋论而不能自拔,终不免死于阴谋,也应了那句话“什么人什么待遇”。假如他心态能阳光些,结局必定会好得多。

其三,《说难》通篇只讲说者与被说者两方,忽略了其他说者,对第三方失察是个大失误。正如厂家只研究自家产品与消费者心理而无视别家同类产品,怎能在市场上占优?毕竟说者多而被说者少且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翻云覆雨,可以说是买方市场。众多说者争相献舌,唯恐被其他说者插舌夺势。所以李斯姚贾不能容韩非子,必除之而后快。越是有才能越容易招人嫉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即使韩非子逃过秦药,到其他六国,对不同国君,韩非子不同策略有效,逆鳞也容易找到,但六国中如李姚者何止百千,他们嫉妒韩非子必定不弱于李姚。可以看出,韩非子即便逃过毒药,还有千百种死法伺候。

总之,韩非子不能自脱,情理之中。司马之悲不在其不寻自脱之术,而在国君之暴虐与说者之嫉恨,韩非子纵有天人才智终不能自脱。联想司马自身因言受刑,更觉其悲推己及人,沉重非常,如巨石压心。

相关文章

  • 读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读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对于韩非子,司马公悲叹其“为《说难》而不能自脱”,我倒觉得其“终死于秦”在情理之中。列传...

  • 我读《韩非子译注-张觉等编撰》

    我读《韩非子译注-张觉等编撰》 一,韩非子介绍【引用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

  •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老子这样告诉孔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

  • 成功地说服领导有多难?—读《韩非子·说难》有感

    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的公子。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介绍韩非子时,说他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但是口吃,不善于...

  • 庄子其人

    关于庄子的事迹,历史记载相对较少,据《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载: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

  • 庄子何许人也

    关于庄子的事迹,历史记载相对较少,据《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载: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

  • 世(社会;人间)

    社会: 《韩非子·解老》:“圣人之游世也,无害人之心;无害人之心,则必无人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故此二子...

  • 浅谈《老子韩非列传》中的处世哲学

    史记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近日瞻读,觉得先生评价非常确切,《史记》真“骚”。 读过《老子韩非列传》后,...

  • 0205感恩训练

    1.清晨起来,继续听白话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收获还是挺大的。谢谢,谢谢,谢谢! 2.弟弟家送了我不少包子、香肠等...

  • 你以为会说话就是情商高?看看韩非子

    你以为会说话就是情商高?看看韩非子 读《老子韩非子列传》 对于韩非子,司马公悲叹其“为《说难》而不能自脱”,我倒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wg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