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教学的互动,才有师生的称呼。
而佛弟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意思是指根本的老师,因为佛的教育是佛所创办,他是第一位创始人。
而“弟子”是中国古文化中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可以知道,学佛者与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一切愿成。
他自幼聪慧过人,有圣者相,作为未来王位的继承人,文经武略,盖世无双,他的父王及臣民都希望他成为统一印度的转轮圣王。
十六岁那年,他与耶输陀罗公主成婚,生活美满,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平等,目睹了人生的生老病死诸苦。他意识到,所有这一切,无论是谁,哪怕他成了统一印度的转轮圣王,都无法逃脱。
当时的印度,各种新学派应运而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绝大多数哲学和宗教都致力于如何解脱现世的痛苦,而获得常乐。当时最为普遍的一种思想就是修习苦行能够消除业障,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九岁那年,他不辞而别,毅然抛弃了王位的继承,离开了皇宫和亲人,独自一人遍访当时的宗教家和哲学家,并亲身实践了他们的学说。但是,他总觉得所有这些都不是彻底的解脱之道。因此,他毫无保留地放弃了他所学的一切,来到一苦行森林,修习苦行达六年之久。
但是,苦行并没有使他觉悟真理而获得解脱。于是他独自一人来到尼连禅河边,端身正坐于菩提树下,观察思维缘起法,如是禅思,终于获证菩提,成为佛陀——觉者。
众生的难以教化而退却,而是不辞辛劳,宣说真理,广度众生。他的足迹遍及整个中印度,以种种方便,恒顺众生,导归法海,乃至在八十岁高龄,身体不佳的情况下,他仍不畏长途跋涉,说法度生,即使在他涅槃前一刻,还不舍众生,度化了一位慕名前来的归依者。
佛教便是由世纪牟尼佛创立的。不管是西方的阿弥陀佛、还是东方的药师佛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由释迦牟尼佛宣讲出来的,假如释迦牟尼佛从未宣讲佛法,我们连一尊佛、一部经都不会知道。这不就是为众生说法,教授我们学习佛教知识吗?因此,释迦牟尼佛和学佛者的关系都是师生关系。
所以我们称念释迦牟尼佛名号时,特加“本师”二字,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即特指最根本的老师。
佛弟子这样称谓,也是为了表示感念佛恩,代表特别尊重的意思。因此,我们对于“本师”的名义,应该尤为留心谨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