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写作者使用的方法与新手使用的方法不同。
当一位小学生被问到他在写文章时采用了什么方法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我的脑海中有许多的观点,我把它们写下来,直到全部写下为止。然后,我可能会努力思考更多的观点,到了自己再也想不出值得写在纸上的观点时,我才停下来。
这种方法实际上非常典型,不仅对于小学生,对并不以写作为生的人都是如此。
写作的表征:写作者确定写作的主题,脑海有各种各样的思考,这些想法根据相关性或重要性而松散地组织,但有些时候,则根据类别或者某些其他规律来组织。
一种稍稍复杂些的表征,刚开始时做介绍,快结束时进行总结,前后相呼应。
这种写作方法被称为“知识陈述”,差不多是把你脑海中浮现的所有观点一一告诉读者。出色的作家会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
我的合作者和我是怎样把这本书整合起来的。首先,我们必须搞懂我们写本书的目的。我们希望读者从我们的专业知识中学到些什么?什么概念和观点是重要的,需要介绍?读者读完本书后,对于训练潜力的看法,会怎样改变?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对本书最初的大致心理表征,即我们写本书的目标,以及我们想实现些什么。
随着我们为本书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多,本书最初的形象已经日臻完善,但那只是开始。我们需要阐述哪些一般的主题?显然,得解释刻意练习是什么。怎么来解释?首先要解释人们通常怎样练习、那种练习方法有哪些局限,然后探讨有目的的练习,等等。我们想象了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达到我们的目标,并且逐一衡量它们,看看哪种选择似乎最佳。
在这个阶段,我们准备了对各章的概述,每一章的概述都着重阐述一个特定的主题,并且阐述了那一主题的各个方面。但我们创建的对这本书的表征,远比简单的概括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
例如,我们知道每个部分的内容为什么安排在那里,以及我们想用它来达到什么目的。而且,我们对本书的结构与逻辑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比如,为什么A主题放在B主题之前,而C主题又放在B主题之后。
这个过程还迫使我们仔细地思考,我们怎样对刻意练习形成自己的概念。我们首先从刻意练习的明确理念以及如何来解释这一理念入手,但是,随着我们试图以非技术的方式来简要描述这一理念,有时候我们发现,它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进行。那将使我们重新思考,怎样才是解释某个概念或者提出某一观点的最佳方式。
当我们向文稿代理提出了我们最初的建议时,她和她的同事难以清晰地理解刻意练习。特别是,她们并没有搞懂,是什么将刻意练习与其他形式的练习区分开来,只不过觉得刻意练习更加有效罢了。这并不是她们的错,而是我们没有解释清楚,因为我们原本以为人们能够轻松地读懂这个概念。
那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介绍刻意练习,基本上,我们对自己以及我们希望其他人关于刻意练习的想法,提出了全新和更好的心理表征。为了让人们理解我们想要怎样介绍刻意练习,心理表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起初,我们把心理表征视为会向读者介绍的关于刻意练习的许多方面之一,但现在,我们将其视为本书的一个核心特点。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而且,如我们很快将会探讨的那样,心理表征反过来在刻意练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具有适应能力的大脑,在响应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发生的重要转变,就是发展出更好的心理表征,它反过来为提高绩效而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简单地讲,我们开始把自己对心理表征的解释视为本书的主旨,没有它,本书的其他内容都将无法成立。
我们写这本书,与我们对本书的主题进行概念化,两者是相互交织的,随着我们想尽各种办法以求更清楚地向读者解释我们的观点,我们会提出新的方式来思考如何刻意练习我们自己。研究人员把这种类型的写作称为“知识转换”,它与“知识陈述”完全相对,因为写作的过程改变并增加了作者在写作开始时拥有的知识。
这是杰出人物运用心理表征来提高技能水平的一个例子:他们监测并评估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必要时调整心理表征,使之更加有效。心理表征越有效,水平也越优异。我们已经为本书创建了一种特定的心理表征,但我们发现,这本书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出色,因此,我们运用获得的反馈来相应地调整那一表征。
杰出人物运用心理表征来提高技能水平,监测并评估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必要时调整心理表征,使之更加有效。
这反过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解释刻意练习了。而且,在写作本书的整个过程之中,一直是这样的。尽管我们的解释在不断地改进,但我们对本书的心理表征引导并激发了我们对写作的决定。随着我们一路写下去,我们在编辑的帮助下评估每一个部分,而且,当发现其中的缺陷时,我们调整那一表征,以解决问题。
显然,针对某一本书的心理表征,比起针对一封个人信件或一个博客帖子,既重要得多,也复杂得多,但一般规则是相同的:好好地写,事先创建心理表征,以引导你努力写作,然后监测和评估你的努力,并且准备在必要时调整这一表征。
感悟:越往后看越抽象,需要认真看,细细想,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关于写作这一部分还是有些益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