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乡的年

故乡的年

作者: 承文道武 | 来源:发表于2017-01-15 00:45 被阅读0次

     过了阴历腊月十五,“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这时节正值隆冬四九,清寒的空气中氤氲着渐浓的年味儿。一些巷子大宅提早挂上了红灯笼,新闻里滚动播报的是春运的实况,电视里是火车站拎着大包小包归乡的旅客,平时拥堵的京城甚是畅通,清爽异常。当然,”过年在哪过啊?”也成了大家见面相互问候必不可少的话题。

       参加工作以来这十几年,除了单位值班,几乎年年回乡过年。

      我的老家在河北临城,我出生在县城西南方向15华里、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小山村,村名很有意思,叫两口村。据说,该村明朝以前称魏村,人极穷困。村北有范家坟村,村民认为本村贫困的原因是喂(魏)饭(范)之故,于是制做了两个石人,一男拿碗一女拿勺,正对范家坟村,意为两口吃一饭(范),故名两口村。村子四周高中间底,似碗状,村东的小山形若展翅高飞的凤凰,名曰凤凰山(近年,因挖石采矿,凤凰形状已全无),一条不知名的小河自西向东从正中穿村而过,湾湾滟滟汇入村东北的“东沟水库”。水库以上、凤凰山脚下,是层层梯田,黄的油菜、红的高粱、白的籽棉……记忆中,每到夏季,水库河面上涨,鱼虾繁衍,蛙声阵阵,宽绰平整的石头坝上,是一字排开浣洗的村妇,花花绿绿的衣服与黛绿的水色相映生辉,水库边浅水处是光着屁股嬉水的孩童,“扑通、扑通”溅起朵朵浪花……这片水,就这么颇有声色、毫不吝啬地养育滋润着两口村的世世代代(目前,村中小河已断流,水库也面临干涸)。

       有山得水,两口村的“风水”自然上好,村中间的石头桥头竖“流芳百世”碑,村脊正中尚有宋代塔寺遗存。据史料查悉,北宋名臣王鬷,官至知枢密院事,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卜兆于两口原,即现在的两口村。到了近、现代,村里出的最大的官是曾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的宋佩章。从我记事起,就经常听老人们说起村里的一些历史文化,从一件件口述历史里感受最深的是家乡”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的优良传承和温、良、恭、俭、让的优秀品质。就我们史家家族来说,从我这辈上数三代,他们弟兄三个,取名分别为史恭、史俭、史让,听父亲讲祖上均务农,他们虽没做官封爵,但躬身践行的”忠孝仁义”却代代传承、沿袭至今。

      “史”姓在两口村算是较小较少的姓氏,总共就四五十户人家,但家世颇丰、家族团结、家风和谐。在人员成分上,多数务农,少部分是包括家父在内的先期脱离种地的”生意人”,还有就是在城里工作、用家乡话说就是“在外吃商品粮”的一部分,这个群体最小也最受大家敬崇,被称为“在外头的”,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每逢年关临近,这些在外头的陆陆续续返乡,便标志着故乡正式进入了过年节奏。(待续)

相关文章

  • 故乡的年

    我总是忆起故乡的年,忆起儿时过年的情景。特别是一交腊月,我们就开始扳着指头数还有多少天就过年了。那时...

  • 故乡的年

  • 故乡的年

    想说说故乡的年。记忆里,在水源山,一到腊月,全村老少像是受到上天的感召,责无旁贷地投入到忙年的生活里,一忙,可达一...

  • 故乡的年

    鹿见林 又是一年春节来临。身在城市的我,心思早已飞回故乡。 我的故乡在鲁西南一个偏远乡村。故乡的...

  • 故乡的年

    过了阴历腊月十五,“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这时节正值隆冬四九,清寒的空气中氤氲着渐浓的年味儿。一些巷子大宅提早挂...

  • 故乡的年

    这是连续第三个,在单位生活区大院里过的春节。离开生活区以各种交通工具奔向诗和远方或故乡的人总有一半吧,还有一些选择...

  • 故乡的年

    忆往日,三岔路茅庐凛立,酣香喷鼻,待到鞭炮声此起彼伏,便意来时不得劲,还道是杨梅乡里有人家! 看今时,...

  • 故乡的年

    泾州的暖风 吹绿了泾汭河畔的垂柳 除夕夜晚 午夜宫山的钟声 敲响了金猴的祥瑞 瑶池的仙境 配着大云寺的坲光 香雾缭...

  • 故乡的年

    泾州的暖风 吹绿了泾汭河畔的垂柳 除夕夜晚 午夜宫山的钟声 敲响了金猴的祥瑞 瑶池的仙境 配着大云寺的坲光 香雾缭...

  • 故乡的年

    无意间翻看了下日历,距离过年也就十多天了,时间过的不快也不慢,就像日子过的不好也不坏一样,稀里糊涂的就要过年了。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的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dybttx.html